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提問的意思、提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提問的解釋

[ask a question] 提出問題

詳細解釋

(1).傳訊審問。 明 張居正 《請申舊章饬學政以振興人才疏》:“﹝提學官﹞不許接受民詞,侵官喜事,其生員犯罪,或事須對理者,聽該管衙門提問,不許護短曲庇。” 清 劉大櫆 《許遊擊墓志銘》:“ 鉛山 有編民 查氏 ,居家無故而忽奉按察司提問。”

(2).提出問題要求回答。湘劇高腔《園丁之歌》:“哎!上次課堂提問不是比過去答得好些了嗎?” 柯岩 《我們小隊的努力》詩:“課堂上要是提問到他,那可就忙壞了大家:這個給他擠眼睛,那個對他努嘴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提問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語言學解析

一、核心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

提問(動詞)指提出問題要求對方回答,常見于教學、訪談或讨論場景。其核心行為包含“提出疑問”和“尋求解答”的雙向互動過程。

二、語義分解與詞源

  1. 構詞分析

    • 提:表“提出、舉出”,強調主動性(如“提交”“提供”)。
    • 問:表“詢問、質疑”,源于甲骨文“以口啟門”,象征通過語言獲取信息。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詞義演變

    先秦文獻中“問”多單用(如《論語》“不恥下問”),而“提問”作為複合詞定型于近代白話文,反映漢語雙音節化趨勢。

三、權威文獻用例

  1. 教育語境

    葉聖陶《文心》中描述課堂互動:“教師提問時,學生須凝神細聽。”體現其啟發思維的功能。

    來源:葉聖陶《文心》,開明書店

  2. 學術規範

    學術論文的“提問”需明确研究問題(Research Question),如《中國社會科學》要求“問題意識清晰,邏輯鍊條完整”。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投稿指南》

四、語言學特征

五、跨文化對比

西方學術傳統中“question”源于拉丁語“quaerere”(追尋),更強調批判性質疑;漢語“提問”側重“求解”,體現實踐導向思維差異。

來源:許倬雲《中西文明的對照》,浙江人民出版社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官網(未提供線上版,實體書ISBN 978-7-100-12450-8)
  2. 漢典網“問”字解析:www.zdic.net/hans/問
  3. 中國知網《漢語雙音化對動詞結構的影響》,DOI:10.3969/j.issn.1000-0100.2020.5.012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料庫:http://corpus.zhongguoyuwen.org

網絡擴展解釋

“提問”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提出問題”,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指向他人或自己提出問題,要求回答或思考。例如:“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
  2. 名詞:指被提出的問題本身。例如:“這個提問很有深度”。

二、應用場景

  1. 教育領域: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檢驗知識掌握程度;學生通過提問解決疑惑。
  2. 科學研究:研究者通過提問界定研究方向,例如“如何降低碳排放”是環境科學的關鍵提問。
  3. 日常交流:用于獲取信息或表達疑問,如“我能向你提問幾個問題嗎?”。

三、提問的分類

四、有效提問的原則

  1. 明确目的:清楚提問的目标(獲取信息、引發思考等);
  2. 簡潔具體:避免模糊表述,如“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比“怎麼學習”更精準;
  3. 尊重語境:根據場合調整提問方式,正式會議與朋友聊天的提問語氣不同。

五、延伸意義

在心理學和溝通技巧中,提問被視為促進互動、建立信任的工具。例如,蘇格拉底通過連續提問(“産婆術”)引導對方自主發現答案,體現了提問的啟發性。

若需進一步探讨提問技巧或具體案例,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坌起别出心裁撥喇不拘形迹裁襟采清赤光篡奪疊見鬥府放屣風習傅郭負衡據鼎根兒滾杠蝦蟆窯鶴表鴻胄花遮柳掩毀膳嘉吉矯托精空激征柯半客心孔艱潰偾戀本蓮井領路臨河洗耳離罻鸾孤鳳隻密印女人拜恰適奇鋒曲傅然已衽服日夜警戒三招兩式賞獲螪蚵燒畲莳蘿四機蘇方綏聚損人安己縮項堂搆陶令菊條令推溯遐促鄉下佬信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