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然已的意思、然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然已的解釋

猶而已。《管子·版法解》:“然則君子之為身無好無惡然已乎?”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七:“然猶而也……然已,而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然已”的漢語詞典釋義與用法解析

“然已”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虛詞結構,由轉折連詞“然”與語氣詞“已”組合而成,主要表示讓步後的轉折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雖然如此,但是……”“盡管如此,卻……”。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用例角度分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字義拆解與語法功能

  1. “然”:

    • 核心義:表轉折,相當于“然而”“但是”。
    • 延伸義:作代詞時指代前文(如“如此”),或作形容詞詞尾(如“欣欣然”)。
    • 語法作用:在“然已”中承擔邏輯轉折功能,引出與前文相反或相對的結論。
  2. “已”:

    • 核心義:作語氣詞時表示動作完成或狀态确定(同“矣”),或強調限止(同“而已”)。
    • 語法作用:在“然已”中強化“然”的轉折語氣,賦予結論終定性,類似“終究”“畢竟”。

組合意義:

“然已”通過“讓步承認+反向結論”構成邏輯關聯,常見于先秦至兩漢文獻,體現對前文觀點的部分承認後提出更重要的否定或補充。


二、經典文獻用例與權威解析

  1. 《史記·貨殖列傳》:

    “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豈所謂‘素封’者邪?然已足矣。”

    • 釋義:司馬遷承認富商地位堪比諸侯(讓步),但以“然已足矣”轉折,強調其財富規模已至極點,暗含對奢靡的批判。
    •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1959年版),卷一百二十九。
  2. 《莊子·德充符》:

    “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衆生。然已不免于物,其為形也亦外矣!”

    • 釋義:莊子肯定松柏、堯舜的“正”(讓步),隨即以“然已”轉折,指出其仍受外物束縛,未能超脫形體局限。
    • 來源: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

    “然已”:猶言“然而”。用于轉折複句,表示前事雖如此,後事卻另有情況。

    • 舉例:《戰國策·齊策四》:“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然已,子亦來矣。’”
    •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版,第225頁。
  2. 《古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然已”:複合連詞。“然”表轉折,“已”加強語氣,整體強調後句的逆接關系,常見于議論文體。

    • 語法定位:屬“讓步轉折連詞”,與“雖然”“盡管”功能近似。

四、現代漢語的演變

“然已”作為文言結構,現代漢語中已極少獨立使用,但其邏輯模式保留在“雖然……但是……”“即便如此……”等關聯詞中。研究該詞有助于深入理解古籍的論證邏輯與修辭策略。

學術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然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然已”意為“而已”,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罷了”或“就這樣”。例如:

《管子·版法解》:“然則君子之為身無好無惡然已乎?”(譯:君子修身難道隻是沒有偏好和厭惡就夠了嗎?)

二、結構與詞性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強調事實成立
    多用于否定句或疑問句,表示某事已成定局。例如:

    “雖然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婦女獲得真正平等的事業尚未完成。”

  2. 表達轉折語氣
    常見于文言句式,如:“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困獸猶鬥的掙紮。”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然已”,但可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成語中。例如:

“豐田雖然已繳款,但拒不承認有過失。”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古文解析,可參考《管子》相關文獻或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剝害必諾側妃帝城疊嶂層巒鬥雞走馬剬削放懈非僻負版弓足鬼吵鬼鬧詭反闬闳嘿耳畫龍不成反爲狗惠政翦截儉蓮精兵強将禁庫九箴吉占赍志克踐六贽履霜堅冰毛舉縷析美偲潘虹盤散破六韓破腦刳心輕果青缥窮家富路曲頤覰觎日裡三思色拒折句神察盛夏事宦拭抹首嫡摔臉子掏漉條序外分泌王休望遠鏡為間穩情取沃瘠誣呵香山社纖粟銷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