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ll] 傘形科草本植物(Anethum graveolens),羽狀複葉,花黃色,葉和種子具香味,用于泡菜和其它食物的調味
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複葉,花小形,黃色,果實橢圓形。用以調味,亦可入藥。《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分明惡草蒔蘿,也甚名花登架去。”
莳蘿(學名:Anethum graveolens)是一種傘形科草本植物,其名稱包含植物學特征、用途及文化引申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在成語中,“莳蘿”比喻勤勉耕耘,象征努力工作的精神(源于其種植特性)。
如需更全面的植物圖譜或藥方配伍,可參考權威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莳蘿(shí luó),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種植或種植莳草。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艹”(草字頭部),右邊是“穴”(洞穴),共有16畫。
莳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蒹葭》一詩。“蒹葭”指的就是一種草本植物,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莳草。後來,人們通過引申,把種植莳草的動作和意義也用莳蘿來表達。
在繁體字中,莳蘿的寫法為「蒔蘿」。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莳的古字形為荄,蘿的古字形為蘿。
以下是一些關于莳蘿的例句: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莳草(shí cǎo)、莳苣(shí jù)、莳花(shí huā)。
與莳蘿近義的詞語有:種植、栽培。
與莳蘿反義的詞語有:除草、除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