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奪的意思、篡奪的詳細解釋
篡奪的解釋
[usurp] 用非法手段奪取
篡奪皇位
詳細解釋
(1).謂篡取君位。《後漢書·隗嚣傳》:“故 新都侯 王莽 ,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鴆殺 孝平皇帝 ,篡奪其位。”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上:“聖人知進退存亡之道,将以副天下之人心,不得不禪其位也。後儒以為篡奪而禪代之名,如 曹孟德 司馬仲達 之流,則不然也。”《朱子語類》卷二四:“大綱恁地寬厚,到後便易得廢弛,便有強臣篡奪之禍。”
(2).今多指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力。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這怎麼行?秘書長不來,我們當助手的焉能越權?那不是要說我 馮永祥 篡奪領導嗎?”
詞語分解
- 篡的解釋 篡 à 封建時代特指臣子奪取君位:“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篡位。 泛指奪取:“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篡奪。篡黨。篡國。篡權。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奪的解釋 奪 (奪) ó 搶,強取:搶奪。掠奪。巧取豪奪。強(僴 )詞奪理。 争先取到:奪得最後勝利。奪魁。奪冠(刵 )。 沖開:奪門而出。 喪失,削除:剝奪。褫奪(剝奪)。奪志(改變志向或意願)。 晃動:光彩
專業解析
篡奪(cuàn duó)指以非法或不正當手段強行奪取(權力、地位等),通常帶有違背道義或法理的含義。以下為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非法奪取
指通過陰謀、暴力等不正當方式強行占有本不屬于自己的職位、權力或權益。
示例:篡奪王位、篡奪領導權。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232頁,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092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詞義辨析
- 篡:原義為“非法奪取”,《說文解字》釋為“逆而奪取曰篡”,強調行為的叛逆性。
- 奪:強行取得,含武力或威逼意味。
二字組合後,凸顯“以悖逆手段強占”的核心語義。
來源: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整理本。
二、語義特征
-
對象特定性
多用于政權、職位、名分等抽象事物,如“篡奪皇位”“篡奪成果”,極少用于具體物品。
來源: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
-
貶義色彩
隱含對行為者道德批判,如《史記·項羽本紀》:“項羽篡奪義帝之位”,暗指其背信棄義。
來源: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三、經典用例
- 曆史文獻
- 《後漢書·窦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主逼畏不敢計。”此處“請奪”近于篡奪之義。
- 《三國演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為篡奪之漸。”
來源: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
竊取(側重隱蔽性)、攫取(強調暴力性)。
- 反義詞:
禅讓(合法讓位)、繼承(依法承接)。
來源:
《同義詞反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許慎.《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013.
-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商務印書館, 2015.
-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篡奪”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cuàn duó
- 注音:ㄘㄨㄢˋ ㄉㄨㄛˊ
- 詞性:動詞(偏正式結構,如“篡奪王位”)
- 含義:指通過非法或不正當手段強行奪取權力、地位或權益,通常帶有貶義。例如“篡奪皇位”“篡奪領導權”。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奪取、争奪、掠奪。
- 反義詞:禅讓、讓位、合法繼承(需根據語境判斷)。
詞源與用法
- 曆史來源:
源自《後漢書·隗嚣傳》中“篡奪其位”,最初描述臣子以陰謀手段奪取君主之位,如王莽篡漢。
- 現代擴展:
現泛指通過非正當途徑獲取權力或資源,如政治鬥争、職場權謀等場景。
英文翻譯
- 對應詞:usurp / seize(如“Richard usurped the throne”)。
- 例句:
- The usurper took power by force.(篡奪者武力奪取政權。)
-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中提到“篡奪領導權”的現代用法。
使用注意事項
- 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非正義的權力更疊,需注意語境。
- 常見搭配:篡奪政權、篡奪職位、篡奪成果。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詞源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國語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時拜賜之師白雲司筆挺不幹事采真車士串徹傳真電報翠羅錯斷蕩汰訂考非禍高精尖黑鉛胡同簡定奬掖儉率急公近利緊緊就佃拒地開封市考鏡空潭了歇連車靈岩寺驢牀馬傭眇莽弭伏内髒能勾甯歌奴顔袢襖陪幄千裡船潛逸丘裡期限申減深秋收譽誰生瞬息千變殊選絲莊算囊俗子探捕天下士鐵面無情猥賤尾句相天西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