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撫集聚。《後漢書·虞诩傳》:“ 詡 始到郡,戶裁盈萬,及綏聚荒餘,招還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萬餘戶。”
“綏聚”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uí jù,其核心含義為安撫集聚,主要用于描述通過安撫措施使流散人群聚集歸附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出處與例證:
源自《後漢書·虞诩傳》:“詡始到郡,戶裁盈萬,及綏聚荒餘,招還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萬餘戶。”
此例指虞诩通過安撫流民,使當地人口從一萬增至四萬戶,體現“綏聚”的實際應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綏聚》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uí jù。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維持和諧的氛圍,使人們團結一緻,共同努力。
《綏聚》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纟”和“耂”。其中,“纟”是纖維類的部首,“耂”是耳字旁的部首。
根據字典查詢,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綏聚》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綏”字的上下結構指的是和睦相處、穩定,表示維持的意思;而“聚”字表示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綏聚」。
在古代漢字中,《綏聚》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例如,在篆書中,它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而在隸書、楷書中,字體的結構和現代寫法類似。
1. 經過幾次會議的讨論和合作,大家最終綏聚在一起,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
2. 古時的君王将士們綏聚一堂,商讨國家大事。
同義詞:聚集、團結、凝聚
反義詞:分散、瓦解、離散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了解了《綏聚》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同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