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渟淖的意思、渟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渟淖的解釋

指泥水塘。 唐 程晏 《蕭何求繼論》:“暑牛之渴也,豎子飲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渟淖之污,寧顧清泠之水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渟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渟淖(拼音:tíng nào)指泥水塘,即積水的泥沼或污濁的水坑。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字義拆解

  1. 渟(tíng):
    本義為水停滞積聚,如“渟水”即指不流動的積水;也可引申為“深水”或“水邊平地”(同“汀”)。

  2. 淖(nào):
    指爛泥、泥沼,如“泥淖”即泥濘之地,形容污濁難行的環境。

組合後,“渟淖”強調積水與泥濘并存的狀态,多用于描述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污濁水塘。


文獻例證

唐代程晏在《蕭何求繼論》中寫道:

“暑牛之渴也,豎子飲之渟淖之污。牛渴已久,得渟淖之污,寧顧清泠之水乎!”
此處以“渟淖”比喻低劣的環境,暗含“急切需求下不擇優劣”的寓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蕭何求繼論》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渟淖

渟淖(tíng nào)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水波起伏的湖泊。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由“氵”和“尒”兩個部首構成,擁有6個筆畫。

來源

渟淖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這首古代詩歌中,被用來形容江湖中波濤洶湧的景象。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渟淖的形狀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繁體

渟淖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渟淖,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渟淖的形狀略有變化。具體來說,渟的上方多有“水”字旁,有時也可以見到“泉”或“淼”等部分。而淖則常常寫作“巧”與氵組合。

例句

1. 湖泊上的渟淖波光粼粼,如詩如畫。
2. 我們劃着小船來到渟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3. 渟淖中倒映出天空,景色美不勝收。

組詞

渟波、淖澤、淖源

近義詞

湖泊、水面、汪洋

反義詞

幹涸、枯竭、幹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