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tchi;lychee] 一種常綠喬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數羽狀複葉,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果實熟時紫紅色,果味甘美,營養豐富,是我國特産
(1).果樹名。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東觀漢記·匈奴南單于》:“南單于來朝,賜禦食及橙橘龍眼荔枝。”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下:“荔枝樹,高五六丈餘,如桂樹,緑葉蓬蓬,冬夏榮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 唐 杜牧 《過華清宮絕句》之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宣和 中, 保和殿 下種荔枝成實, 徽廟 手摘以賜 燕 帥 王安中 。”
(2).菊名。 宋 劉蒙 《菊譜》:“荔枝,枝紫,出 西京 ,九月中開。千葉紫花,葉卷為筒,大小相間……俗以為荔枝者,以其花形正圓故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荔枝漢語 快速查詢。
荔枝是一種原産于中國的熱帶常綠喬木及其果實的名稱,學名為Litchi chinensis,屬于無患子科荔枝屬。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态
樹高約10米,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呈長橢圓形,互生或近對生;花小且無花瓣,顔色為綠白或淡黃色,呈圓錐花序頂生。
果實特征
果實為球形或卵圓形,外皮有瘤狀突起,成熟時呈紫紅色(故别稱“丹荔”),果肉白色半透明,多汁味甜,内含被肉質假種皮包裹的種子。
古文獻中稱“離枝”,《東觀漢記》記載其作為貢品的曆史。現代多用于鮮食或加工,如提及脫水荔枝的國際貿易需求。
荔枝是指常綠喬木植物及其果實,屬于葫蘆科。荔枝果實皮薄,果肉鮮美多汁,被譽為“熱帶水果之王”,具有濃郁的香甜味,廣受人們喜愛。除了指果實外,荔枝也可以指荔枝樹。
荔枝在漢字拆分中,部首為草字頭(艹),下面部分為李字旁。筆畫數為11畫。
荔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文獻中,意為“草木茂盛”。後來,隨着荔枝這種水果的廣泛種植和食用,人們将該水果的名稱也用作詞彙,用來指代這種植物及其果實。
荔枝的繁體字為藜蜜。
古時候,荔枝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别。通過考古發現,殷墟甲骨文中出現了荔枝的古字形,字形上部為“艹”字,下面為“厶”字。
1. 我每年夏天都期待着吃到新鮮的荔枝。
2. 這顆荔枝又香又甜,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美味。
組詞:荔枝樹、荔枝園、荔枝皮、荔枝汁、荔枝幹。
近義詞:蜜棗、番荔枝。
反義詞:苦瓜、苦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