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晳哀 的字。 春秋 齊 人, 孔子 弟子。《晏子春秋·問上六》:“故臣聞 仲尼 居處惰倦,廉隅不正,則 季次 、 原憲 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公晳哀 字 季次 。 孔子 曰:‘天下無行,多為家臣,仕於都;唯 季次 未嘗仕。’”又《遊俠列傳序》:“及若 季次 、 原憲 ,閭也,讀書懷獨行君子之德,義不苟合當世……終身空室蓬戶,褐衣疏食不厭。”後用作貧賤不移之典。 清 陳睿思 《贈張永夫》詩:“君不見 季次 、 原憲 留清名,斯人今日常不死。”
“季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人物身份
季次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公晳哀的字,為孔子弟子之一。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公晳哀以“獨行君子之德”著稱,終身未仕,甘守貧賤,成為後世文人筆下安貧樂道的象征。
文學引用
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季次與原憲(同為孔子弟子)侍奉孔子,後司馬遷在《遊俠列傳序》中以季次為例,強調其高潔品行與不慕名利的精神。
基本含義
指“季度的次序或順序”,由“季”(一年分為四季)和“次”(順序)組合而成,常用于描述時間或階段的排列。
使用場景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季次》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季度的順序次序,也可以指次要或者從屬的順序。
《季次》這個詞由“子”和“禾”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季次》的來源較為晚,最早見于《二十四史·南史·卷四十三》:“爾後王季次逐昆明,平其地。”這裡的“季次”表示追逐的次序。
《季次》的繁體字為「季次」。
在古代,使用篆書的時候,《季次》的寫法稍有不同。篆書中的寫法為「季次」,字形更加古樸,具有一定的藝術韻味。
1. 這次考試的成績是今年的季次最高的。
2. 在大熊貓保護區中,他是負責照顧小熊貓的季次。
季節、季度、刻日、期次。
次序、順序、次第、層序。
首次、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