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禁籍沒。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三折:“事既該十惡大逆,罪合當萬剮淩遲,願把臣全家監籍,乞将臣九族誅夷。”
“監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指将罪犯的財産沒收并登記入冊,同時對其本人或家族實施監禁。這一含義在元代文獻中尤為常見,例如: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原義為“官吏檢查人口戶籍”,後引申為“嚴密監察行為”。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工具書。
《監籍》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指監察、管理人員對人的檔案或個人信息進行登記、審核和管理的過程。
《監籍》的部首是"⻏"(國字頭)和"⺮"(竹字底),總共有12畫。
《監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古代,司法和行政部門為了管理國家的人口、土地和財産等信息,利用竹簡或紙質文書進行登記和管理。這個過程也被稱為"監籍"。
《監籍》的繁體字為「監籍」。
在古代,"監籍"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用"眠"代替了"⻏"的上部,并且用"⺶"代替了"⺮"的下部。
1. 新入職的員工需要進行個人信息的監籍。
2. 政府機構對失業人員進行監籍,以提供就業援助。
監察、監管、檔案、審核、登記、人員、個人、信息
監控、監視、管理、查看、審查
自由、隱私、解除監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