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揖的意思、天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揖的解釋

一種拱手禮。《周禮·秋官·司儀》:“天揖同姓。” 鄭玄 注:“天揖,推手小舉之。” 孫诒讓 正義引 江永 雲:“古人之揖,如今人之拱手而推之,高則為天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揖”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拱手禮,主要用于莊重場合,具有明确的動作規範和禮儀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核心含義
    天揖是雙手合抱、高舉至額前并行俯身禮的動作,表達對尊長或同族人的敬重。其特點是行禮時身體挺直,雙手緩緩上舉至額頭高度,俯身約60度。

  2. 曆史出處
    該禮儀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司儀》記載的“天揖同姓”,漢代鄭玄注釋為“推手小舉之”,即雙手前推并稍向上舉的動作。清代學者孫诒讓進一步解釋,古人拱手推高即為天揖。

  3. 動作規範

    • 姿勢:左手壓右手(象征以善掩惡),手心向内;
    • 幅度:雙手從胸前推舉至額頭,俯身約60度;
    • 節奏:動作莊重緩慢,體現虔誠。
  4. 適用場合
    主要用于祭祀、冠禮等嚴肅儀式,或對身份尊貴者、同族長輩行禮,區别于日常同輩間的“時揖”(俯身30度)。

  5. 文化意義
    作為周禮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揖體現了古代社會對血緣倫理和等級秩序的重視,其動作設計融合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如需了解其他古代禮儀(如土揖、時揖)的對比,可參考《周禮》相關文獻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揖

“天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天地相向行禮,表示人們向宇宙示威敬禮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揖”的第一個字是“天”,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四劃。第二個字是“揖”,它的部首是“手”,總共有十劃。

來源和繁體

“天揖”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中,是古代官員舉行祭祀儀式時的一種動作。古代人們認為天是最高的存在,通過向天行禮,表達自己對天的敬意和崇拜。

“天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天揖」,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第一個字“天”的古漢字寫法通常是“曇”,第二個字“揖”的古漢字寫法通常是“搤”,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例句

1. 在古代的儀式上,人們會面向天空作天揖行禮。

2. 他對大自然的美景感到驚歎,向天揖表示敬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天地、行禮、宇宙

近義詞:拜天、緻敬、頂禮膜拜

反義詞:對抗、無禮、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