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物的價值。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篇第三章第七節:“ 日本 輸華貨值,1912年隻有九千多萬海關兩,到1919年便達二億四千馀萬海關兩。”
“貨值”指商品或貨物的價值或價格,常見于經濟、貿易及法律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貨值由“貨”(商品)和“值”(價值)組成,核心含義為商品的經濟價值或價格。在《産品質量法》中,貨值被定義為“合法經營産品的總價值”,涵蓋生産、銷售等環節的貨币計量。
貨值通常按以下公式計算: $$ 貨值 = 貨物數量 times 貨物單價 $$ 例如:100件單價500元的貨物,貨值為5萬元。若涉及多種貨物,則需分别計算後累加: $$ 總貨值 = sum_{i=1}^n (貨物數量_i times 貨物單價_i) $$
貨值受數量、質量、品種、市場需求、生産成本等多因素影響,體現動态的市場屬性。
曆史語境中,貨值也用于統計貿易數據。例如,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提及1912-1919年日本輸華貨值的變化,反映貿易規模波動。
以上内容綜合多來源信息,如需完整定義或法律條文,可參考《産品質量法》或經濟學相關文獻。
「貨值」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貝」和「人」,筆畫總數為11畫。
「貨值」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古漢字寫法為「貨值」。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物品的價值或價款。
在繁體字中,「貨值」的寫法保持不變,仍是「貨值」。
古時漢字的寫法通常與今天相比稍有不同。在古代,「貨值」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例如使用不同的字體或有一定的變形。然而,整體上來說,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區别。
以下是一個使用「貨值」一詞的例句:
他研究了市場行情,認為這批商品的貨值将會上升。
一些由「貨值」組成的詞語包括:
「貨值」的近義詞可以有「價格」、「價款」等。
「貨值」的反義詞可以有「無價值」、「沒有價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