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節的意思、初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節的解釋

(1).指元日。 三國 魏 曹丕 《孟津》詩:“良辰啟初節,高會構歡娛。” 唐 許敬宗 《奉和元日應制》詩:“天正開初節,日觀上重輪。”

(2).原來的操行。《三國志·蜀志·郤正傳》:“辭窮路單,将反初節。” 宋 富弼 《與陳都官書》:“然似有疑僕臨富貴不能守初節,迺以忠義見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初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

  1. 指一年中最初的時節或節氣

    這是“初節”最直接的字面意思。“初”指開始、最初,“節”可指季節、節氣或節日。因此“初節”常用來特指一年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氣或季節的開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冬至 常被視為重要的“初節”,因為它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按某些曆法或觀念),标志着陽氣初生、新的循環開始。例如,《晉書·律曆志中》提到:“昔者聖人拟宸極以運璿玑,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辨躔曆,敬農時,興物利,皆以系順兩儀,紀綱萬物者也。然則觀象設卦,扐閏成爻,曆數之原,存乎此也。逮乎炎帝,分八節以始農功;軒轅紀三綱而闡書契。乃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四序疊興,分至啟閉; 敬授人時,欽若昊天。雖今古殊制,而步驟相因,其揆一也。冬至為初節, 則陽氣萌生,萬物潛動……”(來源:《晉書》)。這裡明确指出冬至作為“初節”的意義。

  2. 指人早年或初始階段的節操、品行

    這是“初節”更常用且重要的引申義。“節”在這裡指氣節、操守、品行。“初節”即指一個人在年輕時期或步入仕途、事業等初始階段所表現出的品格和行為。這個含義常與“晚節”相對。

    • 保持初節: 指一個人自始至終都能堅守最初的、良好的節操和原則,沒有改變。這是對個人品德的高度贊揚。
    • 初節不終 / 初節難保: 指一個人在開始時表現良好,但後來未能堅持,品行發生了變化(通常是變壞了)。這帶有批評或惋惜的意味。

    例如:

    • 明代文學家歸有光在《與沈敬甫書》中寫道:“士大夫出處,初節最要。 一失足,則萬事瓦裂。”(來源:歸有光文集)。這裡強調士大夫在入仕之初保持節操的重要性。
    •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評論曆史人物時也常用此詞,如評某人“初節頗可觀,晚乃改操”。(來源:趙翼《廿二史劄記》)。

“初節”的核心含義圍繞“初始”展開。在時間上,它指一年或季節的開端(如冬至);在人的品行上,它指人生或事業起步階段的操守。後一種用法更為常見,強調一個人在起點時所展現和堅持的道德品質,并與能否“善終”(保持晚節)緊密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初節”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指農曆正月初一(元日)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詩文,例如:

    • 三國魏·曹丕《孟津》詩:“良辰啟初節,高會構歡娛。”
    • 唐代許敬宗《奉和元日應制》詩:“天正開初節,日觀上重輪。”
  2. 指最初的操守或品行
    常見于曆史文獻,如:

    • 《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提到“辭窮路單,将反初節”,意為保持本真品性。
    • 宋代富弼《與陳都官書》中“疑僕臨富貴不能守初節”,強調對初始節操的堅守。

二、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赫爾瀑布長仆尺鐵除堂出芽大初大馬箪食調虎離山鼎台鬥峭妒嫮二駕風蛤風雨如晦佛郎嵌府經各得其宜根須光洽廣座關政汗不敢出懷疴宦牒曶鼎活達或一急公好施戢甯酒麯科具叩心肋骨離坐陋汙旅贲民盟墨面木塊輣軋清明上河圖容養緛短說憙碎役梭肚泰然鼃黾望塵莫及嗢石蘭尉茂僞言無盡財痫厥銜箝顯陽蒠菜攜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