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人策的意思、天人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人策的解釋

(1).指 漢 儒 董仲舒 對答 武帝 之策問。 宋 劉克莊 《滿江紅·送王實之》詞:“落落 元龍 湖海氣,琅琅 董相 天人策。”

(2).泛指金殿對策。 清 方文 《送田孫若憲副之浙東》詩之四:“莫問天人策,虛名可汗顔。”參見“ 天人三策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人策”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天人策”原指西漢大儒董仲舒在漢武帝時期應對策問(選拔人才的考試形式)時提出的治國方略,因其内容融合了“天人感應”哲學思想而得名。後引申為殿試對策的泛稱,特指古代科舉考試中在皇宮内回答皇帝策問的環節。

二、曆史典故

漢武帝即位後頒布《舉賢良诏》,董仲舒在三次策問中系統地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等主張,史稱“天人三策”。這些策略将儒家思想與天命觀結合,成為漢代治國綱領,典故由此形成。

三、文學引用

後世文人常用此典代指高水平的治國謀略或科舉應試,例如:

四、現代用法

如今該詞多用于曆史文化領域,指代:

  1. 董仲舒的治國理論體系
  2. 古代殿試中優秀策論的代表
  3. 文學創作中對卓越謀略的隱喻

需注意:部分文獻中将“天人策”與“天人三策”混用,但嚴格來說,“天人三策”特指董仲舒的三次對策内容,而“天人策”外延更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人策》的意思

《天人策》是一本古代的書籍,也可以指代該書中提到的策略或方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天人策》的拆分部首是“⺮”和“⺮”,分别位于書名的第一個和第三個字,筆畫數分别為5畫和11畫。

《天人策》的來源

《天人策》最早出現在唐朝,由著名文學家韓愈創作。它是一本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著作,内容主要涉及治國安邦的策略和方法。

《天人策》的繁體

《天人策》的繁體字為《天人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書寫《天人策》時的漢字可能與現代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字形、筆畫等。具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需要透過文獻資料進行研究。

《天人策》的例句

1. 他運用《天人策》中提及的方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2. 學習《天人策》對于領導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組詞

天人、策略

近義詞

治國術、統治策略、政策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