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竭;幹涸。 漢 徐幹 《中論·考僞》:“核其所自出,又非 仲尼 之門也,其回遹而不度,窮涸而無源。” 唐 李峤 《為百寮賀恩制表》:“使枯朽之幹,向秋而更榮;窮涸之鱗,在轍而能躍。”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然其窮涸不能自緻乎水,為獱獺之笑者,蓋十八6*九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窮涸漢語 快速查詢。
“窮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窮涸”由“窮”(指貧困、盡頭)和“涸”(指幹枯)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為枯竭、耗盡,既可形容物質資源(如水源、財産)的匮乏,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能力、精力)的衰退()。
本義與引申
原指自然界的幹涸,如漢徐幹《中論·考僞》中“窮涸而無源”,比喻事物缺乏根源或支撐()。
後引申為極端匮乏的狀态,如唐代韓愈以“窮涸之鱗”形容困于幹涸中的魚,暗喻陷入絕境的處境()。
使用場景
近義詞:枯竭、匮乏;反義詞:豐盈、充沛。
注: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滬江詞典()及查字典()等來源。
窮涸是指貧窮或者資源枯竭的狀态,形容極度貧困或者用盡的情況。
窮涸的部首是穴,總筆畫數為17畫。
窮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最早的記載是來自《爾雅·釋诂》。
窮涸的繁體字為「窮涸」。
在古代,窮涸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和現在的寫法差異不大。
1. 這個家庭生活非常困苦,經濟非常窮涸。
2. 我的精力已經被工作和壓力消耗得完全窮涸了。
組詞:窮困、窮窘、貧窮、困境、耗盡。
貧乏、缺乏、匮乏、空竭。
富裕、充足、豐富、盈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