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魄悠悠的意思、七魄悠悠的詳細解釋
七魄悠悠的解釋
謂七魄離身飄蕩。形容驚愕、昏厥或死亡。《水浒傳》第一回:“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西遊記》第九七回:“那衆強人那容分説,趕上前,把 寇員外 撩陰一腳,踢翻在地,可憐三魂渺渺歸陰府,七魄悠悠别世人。”參見“ 七魄 ”。
詞語分解
- 七魄的解釋 道家謂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屍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陰,第四魄名吞賊,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穢,第七魄名臭肺。見《雲笈七籤》卷五四。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欲得通神,當金水分形
- 悠悠的解釋 ∶長久,遙遠悠悠長夜 ∶遙遠的悠悠未來 ∶形容從容不迫 ∶衆多 ∶荒謬悠悠之談 ∶飄動的樣子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範仲淹《漁家傲》 ∶庸俗 ∶形容憂傷悠悠我思中心悠悠悠悠爾心。;;南朝梁; 丘遲
網絡擴展解釋
“七魄悠悠”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極度驚恐、昏厥或瀕臨死亡時精神渙散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人的“七魄”遊離體外,形容因受到強烈驚吓、失去意識或瀕死時的失神狀态。
- “七魄”來源:道教認為人有三魂七魄,七魄代表身體機能與感知,若七魄離散,則生命垂危或意識喪失。
2.出處與文學引用
- 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
- 《水浒傳》第一回:“驚得太尉三魂蕩蕩,七魄悠悠。”
- 《西遊記》第九十七回描述寇員外遇害時:“三魂渺渺歸陰府,七魄悠悠别世人。”
3.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古典小說或書面語,強調人物在極端情境下的生理與心理反應。
- 近義表達包括“魂飛魄散”“失魂落魄”,但“七魄悠悠”更側重瀕死或昏厥的具象化描寫。
4.現代延伸
- 現代語境中可比喻因突發事件導緻的精神恍惚,但使用頻率較低,保留較強的文學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接龍用法或具體文學背景,可參考《水浒傳》《西遊記》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魄悠悠的意思
《七魄悠悠》是一個成語,意為七個魂魄離散無主。在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體被認為是由七個魂魄組成的,分别是魂、魄、靈、神、心、肺、肝,而當這七個魂魄離散無主時,就表示人體失去了靈魂,變得空虛和無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七魄悠悠》的拆分部首是七(qi)、魄(po)、悠(you)。
拆分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可以表示為:
- 七:部首一、筆畫二
- 魄:部首鬼、筆畫十九
- 悠:部首心、筆畫十三
來源和繁體
《七魄悠悠》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楚辭·蔔居》中的一句詩:“七魄悠悠離散亂。”這句詩描述了主人公心靈的痛苦和無助。
繁體字的寫法為《七魄悠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但《七魄悠悠》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他的錯誤決策導緻了企業的破産,現在他的事業七魄悠悠。
組詞
七情六欲、魄散魂飛、悠閑自得。
近義詞
孤魂野鬼、魂飛魄散。
反義詞
魂魄歸一、一魂一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