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歸德的意思、歸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歸德的解釋

(1).歸附于德政。《逸周書·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京師歸德,四方影附。”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 西河 之人,肅然歸德。”

(2).謂歸順。《後漢書·袁安傳》:“伏念南單于 屯 ,先父舉衆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歸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歸附于德政
    指因統治者施行德政,民衆自願歸順。如《逸周書》提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強調德政對民心的感召力。

  2. 主動歸順
    多用于政治或軍事語境,表示對權威的服從。例如《後漢書》中“先父舉衆歸德”,即指歸順行為。


二、文獻與用例


三、擴展意義


四、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逸周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工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歸德

歸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回歸正道、修複品德。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心,其中彳是旁邊的走路旁,心是代表内心。歸德的筆畫總共有15畫。

來源

歸德這個詞源于《孟子·公孫丑上》:“齊景公欲見孟子。孟子曰:‘甯死無譏,君子素其行。’景公曰:‘以何為人?’曰:‘與能共美事也。’孟子曰:‘能共其能;不能共其行,歸如之何。’”這裡的“歸如”指的就是回歸正道、修複品德。後來逐漸演變為指責一個人回頭改正,重新回到道德準則上。

繁體

繁體字的歸德是歸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歸德的古代寫法是歸德乂,乂是代表和順的意思,表示回歸正道應該是和順的。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這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例句

1. 唐代文學家韓愈弘揚儒家思想,主張道德修養,提倡歸德回本。

2. 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使他們能夠歸德向善。

組詞

1. 歸來:回到原來的地方。

2. 美德:美好的品德、道德行為。

3. 去德:失去道德準則、堕落。

近義詞

1. 回歸:重新回到原來的狀态或位置。

2. 歸正:糾正過失、回複正軌。

3. 修德:修身養性,修養品德。

反義詞

錯誤:指偏離正道或不符合道德準則。

堕落:指人品或道德敗壞,失去原有的美好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