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養的意思、韬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養的解釋

韬,韬光;養,養晦。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韬養(tāo yǎng)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隱藏才能,修養身心,強調在低調内斂中積蓄力量或提升修養。該詞具有以下兩層内涵:

  1. 韬光養晦

    指主動收斂鋒芒、隱藏才能,避免顯露于人前,在沉潛中提升自我能力或等待時機。這一含義源于“韬光”(隱藏光芒)與“養晦”(修養于暗處)的結合,常見于描述智者或賢士的處世哲學。例如:“他深谙韬養之道,在基層積累經驗多年後一鳴驚人。”

  2. 修養身心

    側重通過内省、學習等方式涵養品德與智慧,強調内在修為的提升。此義項與“修養”“涵養”部分重合,但更突出“收斂不張揚”的特質。例如:“退居山林期間,他專注于韬養性情,研習典籍。”


權威來源參考:

  1.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482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269頁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大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8.

網絡擴展解釋

“韬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隱藏才能或真實意圖,暫時不表露,通常用于形容低調處事、等待時機的策略。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韬養由“韬光”和“養晦”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收斂光芒、隱藏鋒芒,強調在特定情境下不顯露才能或真實目的。

  2. 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詩句:“勸君韬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贈崔立之評事》),主張在未被征召時應保持低調,避免過度顯露。其思想可追溯至《左傳》中“韬養以待時”的典故,體現古代智慧中的隱忍哲學。

  3. 使用場景

    • 職場策略:如新人初入職場時暫不急于表現,而是觀察環境、積累經驗。
    • 政治或競争環境:避免過早暴露實力,以規避風險或等待最佳行動時機。
    • 個人修養:強調謙遜内斂的處世态度,與“鋒芒畢露”形成對比。
  4.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常見關聯詞包括“韬光養晦”“深藏不露”“厚積薄發”等,均指向相似的行為模式。

需注意的是,韬養并非消極避世,而是主動選擇的策略性低調,核心在于“待時而動”。這一概念在現代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尤其在複雜環境中平衡自我展現與風險控制時適用。

别人正在浏覽...

盦生阿上八觀百花王飽食暖衣財殚力痡菜羹乘滅出田钿徽釣客二踢角番僞覆蓋面趺蓮搿犋卦辭果悍橫草不拈,豎草不動花多實少黃克誠睆然砉然回谿繪寫郊餞幾閣濟濟師師京府今體詩眷矚舉鼎絕脰均浃考校狂癡連腳褲臉子燎炙厲世磨鈍龍騰虎踯貿易壁壘門素毆攘怕羞乾闼岖崯驅逐任賢使能缛禮衰王霜縠束之高閣坦承鐵算子通穴晚晡葦帶污濊向隅而泣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