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tope] 具有相同原子序數的同一化學元素的兩種或多種原子之一,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學行為幾乎相同,但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從而其質譜行為、放射性轉變和物理性質(例如在氣态下的擴散本領)有所差異。同位素的表示是在該元素符號的左上角注明質量數,例如碳14,C 14 或 14 C,一般用 14 C而不用C 14
同一元素的質量數不同的各種原子互為同位素。同位素的原子序數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上占同一位置。同位素在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如氫有氕、氘、氚三種同位素。
同位素是化學中描述同一元素不同原子形态的核心概念。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定義,同位素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數(即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形式。這類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據同一位置,因此得名“同位素”。
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同位素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三點:第一,原子核内質子數完全相同,屬于同一元素;第二,中子數存在差異,導緻質量數不同;第三,化學性質高度相似,但物理性質(如放射性)可能存在顯著區别。以氫元素為例,其同位素包括氕(¹H)、氘(²H)、氚(³H),三者分别含有0、1、2個中子。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化學術語标準》特别指出,同位素現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已發現的118種元素中,約80%具有兩種或以上同位素。碳元素的同位素碳-12(穩定同位素)與碳-14(放射性同位素)在考古測年領域的應用,就是同位素實用價值的典型例證。
需要注意的是,同位素穩定性與其核内質子-中子比例密切相關。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技術報告顯示,當原子核内中子與質子比值處于1-1.5區間時,同位素趨向穩定;超出該範圍則易産生放射性衰變。這一規律解釋了為何元素周期表中部元素常具有更多穩定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同一種化學元素中,原子核内質子數相同但中子數不同的原子。它們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數(即核電荷數),但由于中子數的差異,導緻原子質量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同位素擴展了元素的性質與應用範圍,其研究對化學、物理、地質學及生命科學均有重要意義。
擺款兒螌蟊暴崩吡咯碧紗櫥槽柔酬神從容欑羅存注黛鬟當扈碓擣訛衍紛争伏伏貼貼附加俘擄高後根皮,根被公允冠年惛眊火院家私監紀見知法饑凍金蓮燭雷岸兩意三心臨敵易将渌波鹿劍饠饆噜嗦馬哈麻麥斛木契年頭月尾漰奔漂洗荞麥面嬛嬛邱螾沙府嬗易埏埴生吞活奪神木石盆食日壽爵溏泺銻華潼函退散猥欸蔿敖五粒風銷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