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的意思、神木的詳細解釋
神木的解釋
(1).靈異的樹木。《文選·班固<西都賦>》:“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 李善 注:“神木靈草,謂不死藥也。”《文選·張衡<西京賦>》:“神木靈草,朱實離離。” 薛綜 注:“神木,松栢靈壽之屬。”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海外南經·不死國》:“赤泉駐年,神木養命。”
(2).藥用植物名。即黃松節。治風寒冷濕。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四·茯苓》:“神木,即茯神心内木也。又名黃松節。”
詞語分解
- 神的解釋 神 é 迷信的人稱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神仙。神怪。神主。神社。神農。神甫。神權。鬼使神差。 不可思議的,特别希奇的:神秘。神奇。神異。神話。神機妙算。 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神勇。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神木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一、基本釋義
“神木”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 字面釋義:指具有靈性或被視為神靈依附的樹木。此類樹木常因樹齡古老、形态奇特或與民間傳說相關而被賦予神聖色彩,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傳說中靈異的樹木”。
- 引申釋義:現代漢語中亦指因曆史文化或自然特征而受尊崇的古樹名木,象征生命力與精神信仰,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注為“被神化或受人膜拜的樹木”。
二、文化象征與民俗意義
- 自然崇拜的載體:中國古代的樹神崇拜中,神木被視為溝通天地的媒介,如《山海經》記載“扶桑”“建木”等神樹承載宇宙觀。
- 祈福避災的象征:民間習俗常在神木懸挂紅布、焚香禱告,寄托祛病消災、五谷豐登的願景,如陝西黃帝陵軒轅柏、安徽黃山迎客松均屬典型代表。
三、現代應用與地名淵源
- 文化遺産保護:中國将千年以上古樹列為“一級古樹”,納入文物保護範疇,如浙江天目山“大樹王”銀杏樹。
- 地理名稱來源:陝西省“神木市”即因境内有相傳“樹齡三千年不朽”的松柏得名,印證地名與自然崇拜的關聯。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李行健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袁珂校注. 《山海經校注》.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中國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政策解讀.
-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陝北民間信仰研究》.
- 神木市人民政府. 《神木地名志》. 陝西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神木”一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
成語含義(比喻人才)
指高大、非凡的樹木,常用來比喻傑出人物或卓越才能。如“神木”形容在學術、藝術等領域表現突出的人才。這種用法強調其象征意義,常見于文學或日常贊譽中。
-
地名來源(陝西神木市)
源自唐代三棵巨松的傳說。據記載,唐代時當地有三棵需兩三人合抱的巨松,被稱為“神木”,後演變為縣名(今神木市)。這一名稱承載了曆史與自然結合的獨特文化意義。
-
自然與宗教屬性
- 靈異樹木:指被認為具有神性的古樹,如《三國演義》中提到的“梨樹之神”或河道中形成的烏木(千年樹木遺體)。
- 藥用植物: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神木”為黃松節,可治風寒濕症。
-
其他延伸意義
在五行文化中,“木”象征開端,與“神”結合可表達對自然力量的崇拜。此外,現代也用于人名或品牌,寓意堅韌、非凡。
該詞既有具象的樹木與地名,也有抽象的文化象征,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不絕如線裁造院陳愛蓮誠烈鸱張蟻聚傳道炊事脣呡醋酒存亡未蔔凋微惵懼反往覂駕腹儉溝封觀色關思谷口耕夫國政姑爺爺褐煤弘辯華林園互易堅紐斯儉貧疾苦禁火天祭田酒眼鈞帖口剌筐緣癞癬寮民美懋拍衮皮衣千歲一時喬模樣谯讓傾家敗産慶泰晴霞窮達窮命任委潤屋蛇迹神滅形消申商使見識舒卷鎖骨觀音素劄統緒痿廢骁壯攜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