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契的意思、木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契的解釋

木制的符信或憑證。《新唐書·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銅魚、木契,然後入。”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木契》:“猺人無文字,其要約以木契,合二闆而刻之,人執其一,守之甚信。”《宋史·兵志十》:“ 康定 元年,頒銅符、木契、傳信牌。”《遼史·儀衛志三》:“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陰,閤門喚仗則用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契”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木契”指木制的符信或憑證,主要用于古代官方或民間作為身份驗證、傳令調兵等用途。這種憑證通常由兩片木闆組合而成,刻有特定标記,雙方各執其一,通過比對确認合法性。


二、曆史應用

  1. 唐代:官員需持木契與銅魚符配合使用,作為進入宮廷或執行重要命令的憑證(《新唐書·百官志一》記載)。
  2. 宋代:木契與銅符、傳信牌一同用于軍事傳令,如康定元年(1040年)頒行的制度(《宋史·兵志十》)。
  3. 遼代:木契被用于儀仗制度,正面為陽、背面為陰,在宮廷儀式中作為調遣憑證(《遼史·儀衛志三》)。
  4. 民間:部分少數民族(如宋代瑤族)在無文字時,以木契作為約定信物,刻痕記錄事務,雙方各持一片。

三、文化引申

在部分語境中,“木契”被引申為象征約定或承諾,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約束(如《查字典》解釋)。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詞典的擴展釋義,古代文獻中較少見。


四、方言差異

需注意,粵語中“木契”是粗俗俚語,由“木嘴”(形容人呆傻)和“契弟”(貶義詞,類似“龜孫子”)組合而成,與原始詞義無關。此用法僅限特定地區口語,需避免混淆。


“木契”的核心含義為古代木制憑證,兼具實用功能與制度意義。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的使用細節,可查閱《新唐書》《宋史》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契》的意思

《木契》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于标記、記錄木材的牌照或編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契》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它是由3個筆畫組成的。

來源

《木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為了管理和交易木材,會在木材上刻上标記。這些刻有編號或标識符的木材被稱為木契。

繁體

《木契》的繁體字為「木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對于《木契》,古人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字形來書寫,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們在每根木材上都刻有木契,以便追溯來源。

2. 老爺爺給了我一塊有古老木契的木頭,意味着這塊木頭具有特殊的曆史價值。

組詞

木牌、木刻、木闆、木料、木質

近義詞

木牌、木牌照、木編號

反義詞

沒有明顯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