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斛的意思、麥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斛的解釋

(1).藥草名。石斛的一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九·石斛》﹝集解﹞引 蘇恭 曰:“今 荊 襄 及 漢中 江 左又有二種:一種似大麥,累累相連,頭生一葉,而性冷,名麥斛;一種莖大如雀髀,葉在莖頭,名雀髀斛。”

(2). 唐高宗 欲立 武則天 為後,大臣切谏,而 許敬宗 私揣帝意,妄言:“田舍子賸穫十斛麥,尚欲更故婦。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後,謂之不可,何哉?”見《新唐書·奸臣傳上·許敬宗》。後以“麥斛”為奸佞之言的典實。《舊唐書·高宗紀論》:“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 趙師 之誣説,元舅銜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麥斛(學名: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是蘭科石豆蘭屬的一種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植物學特征與藥用價值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學定義

    麥斛為蘭科石豆蘭屬小型附生植物,常生于陰濕岩石或樹幹上。其假鱗莖卵圓形,形似麥粒,故得名“麥斛”。葉片革質,單生于假鱗莖頂端;花小,黃綠色,不明顯(種加詞“inconspicuum”即“不顯眼的”之意)。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及東南亞地區《中國植物志》第19卷“蘭科·石豆蘭屬”。

  2. 名稱溯源

    “麥”指假鱗莖形似麥粒,“斛”為古代量器(十鬥為一斛),此處借指其藥用部位(假鱗莖)的塊狀形态。古文獻中亦作“石豆”“果上葉”《中華本草》第8冊“麥斛”條目。

二、形态特征

三、藥用價值(傳統中醫)

麥斛全草入藥,性甘、涼,歸肺、胃經,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陰清熱:治肺熱咳嗽、虛痨咯血《中藥大辭典》“麥斛”條。
  2. 生津養胃:用于熱病傷津、口幹煩渴《福建藥物志》第二卷。
  3. 消腫止痛:外用治跌打損傷、癰腫疔毒《湖南藥物志》第三輯。

四、混淆辨析

需注意與同屬植物廣東石豆蘭(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區分:後者假鱗莖圓柱形,葉較長(4–8厘米),花序具4–7朵花《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5冊“蘭科”。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19卷. 科學出版社, 1999.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第8冊.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3.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4. 福建省醫藥研究所. 《福建藥物志》第二卷.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

網絡擴展解釋

麥斛的含義可從植物學、藥用價值及曆史典故三方面解析:

一、植物學特征

麥斛是蘭科石豆蘭屬的附生植物,學名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其假鱗莖卵圓形似麥粒,葉倒卵形,夏季開白色小花。多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地,附生于樹幹或濕潤岩石上。

二、藥用價值

  1. 性味功能
    性涼,味甘、淡,具有滋陰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肺結核咯血、熱病煩渴等症。
  2. 臨床應用
    • 肺痨咳嗽:鮮全草1~2兩水煎調冰糖服;
    • 風火牙痛:鮮全草配食鹽煎服;
    • 頭痛煩熱:與鈎藤、菊花配伍。

三、曆史典故

《新唐書》記載,唐代許敬宗曾以“田舍子獲十斛麥則易妻”為喻,支持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後“麥斛”被引申為奸佞之言的代稱。但此用法現代較少見,多用于文獻研究。

附:相關名稱

别名“果上葉”“石豆”“羊奶草”等。幹燥後假鱗莖變黃綠色,全年可采。

如需更詳細分布或藥方,可參考中醫典籍或權威藥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的美敦書八達嶺薄莫豹霧隱帛蘭船陳讓村愚丹霍砥路兜絡放翁詞浮蒼負刍輻集官軍觀示孤拔黃曆谫薄較刻魪品謹獻箕潁駿快看清口哨兒累煩掠約靈丘綿蕞蔑蠓迷留母夜叉蔫頭蔫腦甯儉毆殺锵然前料前天倩影請發晴暈取友森藹森陰生途衰裳四輪湯禹庭庑王虺違貳葦然威神無節制潇瑟小棹攜行寫志西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