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utting tool used in carving seals]∶刻印刀(刻圖章用的刀)的别稱
(2) [stencil pen;stylus for cutting stencils]∶刻寫蠟紙用的筆
(1).刻印刀的别稱。以其用刀代筆,故名。亦借指雕刻藝術。 元 艾性夫 《與圖書工羅翁》詩:“翁持鐵筆不得用,小試印材蒸栗色。” 清 姜紹書 《韻石齋筆談·國朝印章》:“鐵筆之妙,莫過於 文三橋 、 何雪漁 。”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魯璋 ﹞善寫松柏及梅菊,工隸書,兼工鐵筆。”《花城》1981年第2期:“﹝《梅花喜神譜》﹞成為科學和美學融彙一體之作,再加上刻工鐵筆傳奇,可以說是達到了三絕的境界。”
(2).刻蠟紙用的筆。筆尖用鋼制造。
鐵筆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名詞,本義指金屬材質的硬質刻寫工具,後引申為剛直不阿的精神象征。其釋義分層如下:
金屬刻刀
專指篆刻印章或雕刻金石所用的鋼制刀具,因硬度高于傳統刻刀而得名。古代印章多用銅、玉、石等堅硬材料,需以鐵質刀具鑿刻文字。如《說文解字》對"筆"的注解延伸至"刻镂之器",印證鐵筆作為書寫工具的衍生形态。
例:篆刻師以鐵筆在壽山石上镌刻印文。
蠟紙謄寫工具
近代指刻寫蠟紙模闆的金屬尖筆,用于油印印刷。筆尖由合金制成,在特制鋼闆上刻寫後形成字模,滲透油墨後可批量複印文件。
例:20世紀學校試卷常用鐵筆刻寫蠟紙油印。
喻指公正文書
古代将記錄刑獄案卷的判筆稱為"鐵筆",強調其如鐵鑄般不可篡改的嚴肅性。宋代《折獄龜鑒》載"執法者持鐵筆定谳",凸顯司法文書的權威性。
代指正直文人
文人以"鐵筆"自喻堅守道義的氣節,如清代趙翼《題遺山詩》中"鐵筆猶堪驅鬼魅",借指以文字捍衛真理的勇氣。
商周時期已用青銅刀契刻甲骨文字(《殷墟文字乙編》),鐵筆實為青銅刻刀的工藝演進,見證中國文字載體從甲骨、金石到紙張的變遷。
自元代王冕以花乳石治印,鐵筆成為篆刻藝術的核心工具。明代文彭提"鐵筆追秦漢",将印章提升為"詩書畫印"文房體系之一。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檢索,現代出版物以紙質書為準)
“鐵筆”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雕刻印章時使用的刀具,因以刀代筆進行篆刻而得名,也代指雕刻藝術。例如:“鐵筆銀鈎”形容雕刻筆觸剛勁有力,元代文獻中已有相關記載。
指刻寫蠟紙的專用筆,筆尖由鋼材制成,用于油印前的文字刻制。例如:“記者用鐵筆在蠟紙上書寫,再通過油墨印刷分發新聞。”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定義及實際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6、7等來源。
本事标新立異閉門掃迹常篇朝機大路貨淡約道傍之築掉書囊诋诃頂個兜得轉敦谕風平浪靜蜂至分夜鐘撫導高樓大廈觀翫化費黃色患急逭暑猾黠涽涽疾耗旌毦寄主兩珥良遇離離漏網之魚履齒艨艟棉鈴蟲廟寝目數牧字凝邈濃腴偏據籤押桌跷身杞天憂肉物山圖刷磨爽捷霜列熟念四大洲司巧鐵利讬乘塗聽渨涹五羖無中生有銜橜之變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