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觀玩 ”。觀賞玩味。《前漢書平話》卷中:“ 陳平 奏曰:‘我王慰悶,可於 洛陽 觀翫異花,可亦悅神。’” 明 李贽 《與友人書》:“次欲為之書其先輩解註之近理者,逐品詳明,抄録出來,使之時時觀玩。”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康熙 間, 曹楝亭 為 江寧 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 茅盾 《子夜》十八:“她專心觀玩那飛馳過的田野,她的心魂暫時又回到了故鄉。”
“觀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ān wàn,其含義與“觀玩”相同,指觀賞、玩味事物,帶有仔細體會和反複欣賞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在古籍和近現代文學中均有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前漢書平話》《隨園詩話》等古籍。
觀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欣賞和觀賞美好的事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見”和“羽”,其中“見”表示看、觀察,而“羽”則表示鳥類的羽毛。
觀翫的筆畫數為12畫。
這個詞來源于《論語·述而》: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中的“朋友交而不信”一句引申出觀翫這個詞。也就是說,觀翫可理解為遇到美好的事物時,要用心去感受、欣賞。
在繁體字中,觀翫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觀翫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觀翫的例句:
1. 他站在山頂上,觀翫着遠處的美景。
2. 在這個花海中,我們可以盡情地觀翫花朵的各種顔色和香氣。
一些與觀翫相關的組詞包括:觀賞、欣賞、賞心悅目。
與觀翫近義的詞語有:賞玩、仰望。
與觀翫相反的詞語有:疏忽、漠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