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篇的意思、常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篇的解釋

猶常典。指經典。《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序》:“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紀。” 李善 注:“篇即常典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1. 基本釋義:典範性的文章或著作

    • “常”有恒久、固定、典範之意,“篇”指文章或著作。因此“常篇”直譯為“恒常的篇章”,引申指具有典範意義、被長期傳誦或引為準則的文章或典籍。這類作品通常因其思想深度、藝術價值或曆史地位而被視為經典。
  2. 核心文獻出處與含義(劉勰《文心雕龍》)

    • 該詞最著名且權威的出處見于南朝梁代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通變》:“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然绠短者銜渴,足疲者辍塗,非文理之數盡,乃通變之術疏耳。故論文之方,譬諸草木,根幹麗土而同性,臭味晞陽而異品矣。是以九代詠歌,志合文則。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則廣于黃世;虞歌《卿雲》,則文于唐時;夏歌‘雕牆’,缛于虞代;商周篇什,麗于夏年。至于序志述時,其揆一也。暨楚之騷文,矩式周人;漢之賦頌,影寫楚世;魏之篇制,顧慕漢風;晉之辭章,瞻望魏采。推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虞夏質而辨,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豔,魏晉淺而绮,宋初訛而新。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末氣衰也。故練青濯绛,必歸藍蒨;矯訛翻淺,還宗經诰。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櫽括乎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夫誇張聲貌,則漢初已極,自茲厥後,循環相因,雖軒翥出轍,而終入籠内。枚乘《七發》雲:‘通望兮東海,虹洞兮蒼天。’相如《上林》雲:‘視之無端,察之無涯,日出東沼,月生西陂。’馬融《廣成》雲:‘天地虹洞,固無端涯,大明出東,月生西陂。’揚雄《校獵》雲:‘出入日月,天與地沓。’張衡《西京》雲:‘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于濛汜。’此并廣寓極狀,而五家如一。諸如此類,莫不相循,參伍因革,通變之數也。是以規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後拓衢路,置關鍵,長辔遠馭,從容按節,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采如宛虹之奮鬐,光若長離之振翼,迺穎脫之文矣。若乃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緻,此庭間之回驟,豈萬裡之逸步哉!贊曰: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其久,通則不乏。趨時必果,乘機無怯。望今制奇,參古定法。”
    • 在《通變》篇中,劉勰探讨文學發展中繼承(通)與創新(變)的關系。他指出後世文學創作在描繪宏大景象(如天地日月)時,常因襲模仿前人(如枚乘、司馬相如、馬融、揚雄、張衡)的寫法,導緻“循環相因”,缺乏新意。這裡的“常篇”即指那些被後世奉為圭臬、反複模仿的經典篇章或常用範式。劉勰主張在繼承這些“常篇”精華的同時,必須懂得變通創新(“參伍因革”),才能避免陳陳相因,使文學保持活力(“變則其久,通則不乏”)。
  3. 現代理解與應用

    • 在現代語境中,“常篇”一詞使用頻率不高,但在讨論文學批評、創作理論或學術研究時,仍可指代那些具有典範意義、被廣泛引用或作為研究基準的經典著作或文章。它強調的是一種曆經時間考驗、具有普遍參考價值的文本。

“常篇”意指具有恒久典範價值的文章或著作,尤指在文學發展史上被後世反複學習、模仿乃至因襲的經典篇章。其核心内涵源于劉勰《文心雕龍·通變》,用以指代那些構成創作傳統、但也可能束縛創新的權威文本。在現代,它泛指任何領域中被視為圭臬的經典文獻。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權威辭書釋義基礎) - 可參考線上版如 漢典 (zdic.net)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的收錄(需注意線上詞典可能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其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體系)。
  2. 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核心文獻出處與語境) - 可靠原文及注釋可參考:
  3. 文學理論、古典文學研究著作(現代闡釋與應用) - 如王運熙、周鋒撰寫的《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權威注本對“通變”篇及“常篇”概念有詳細解析。相關學術論文可通過知網、萬方等學術平台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常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常篇”指經典著作或常規典籍,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具有典範意義的作品。例如《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序》提到“故事絕於常篇”,李善注“篇即常典也”。

二、字詞分解

  1. 常:
    • 本義為“固定不變”,如《說文解字》解釋為“下帬(裙)也”,後引申為“常規”“經典”。
    • 在“常篇”中取“經典、規範”之意。
  2. 篇:
    • 指首尾完整的文章或典籍的組成部分,如《荀子·勸學》中的“篇”。

三、文獻出處與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論或注釋中,用于強調某内容超越常規典籍的獨特性。例如孫綽在《遊天台山賦》序言中,用“常篇”對比“奇紀”,突出天台山傳說的非凡性。

四、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常篇”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文獻學時可能涉及。其近義詞包括“常典”“經典”,反義詞可理解為“異聞”“奇說”。

如需進一步了解“常”或“篇”的獨立含義,可參考《說文解字》等權威字書。

别人正在浏覽...

胞絡不疚才華橫溢忏禮吃糠咽菜蟲臂拒轍舛馳儲傅鋤杠彈道倒好兒道遠日暮牒舉鬥毆遁天倍情耳墜防除峯岚風騎丐貸根涯關梁規補鬼點子呼噓蹇傲谏苑轎夫浄盡警省金華殿畸尚可虞粱米靈警隆窟亂業默記謀度暖洋洋翩翩起舞欽欽曆曆權戚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散消搖上梁懾剉虱多不癢石汗實呸呸識照縧鈎桃楫鐵山提心在口忘形危第僞金錢帷堂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