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銜橜之變的意思、銜橜之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銜橜之變的解釋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漢書·司馬相如傳》:“且夫道清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橜之變。” 顔師古 注:“ 張揖 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橜謂車之鉤心也。銜橜之變,言馬銜或斷,鉤心或出,則緻傾敗以傷人也。” 晉 潘嶽 《西征賦》:“懼銜橜之或變,峻徒禦以誅賞。”《明史·趙佑傳》:“萬一有銜橜之變,豈不為兩宮憂。”亦省稱“ 銜橛 ”。 唐 元稹 《獻事表》:“十曰,省出入畋遊以防銜橛。”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畋獵》:“清道而行,猶戒銜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銜橜之變"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典故性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因馬嚼子(銜)和車轅與車衡連接的關鍵銷釘(橜)斷裂或失控而引發的車馬傾覆事故,後引申為因微小環節的疏忽或關鍵部位的失效而導緻的重大災禍或變故。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字詞本義解析:

    • 銜:指馬嚼子,橫勒在馬口中、兩端系有缰繩的金屬或木質器具,用于控制馬匹的行止轉向。
    • 橜:通“橛”,指車橛或車(jué),是古代馬車車轅前端與車衡(橫木)相連接處起固定作用的關鍵銷釘。一旦脫落或斷裂,車轅與車衡分離,車輛即失控。
    • 變:指變故、災禍、事故。
  2. 典故出處與引申義: 該詞直接源于《漢書·司馬相如傳》收錄的司馬相如《谏獵賦》(或作《上書谏獵》)。原文為:“且夫清道而後行,中路而後馳,猶時有銜橜之變;況乎涉豐草,騁丘墟……”

    • 司馬相如以此比喻勸谏漢武帝:即使在道路清理幹淨、按常規路線駕車的情況下,尚且可能發生因銜、橜損壞而導緻的車禍;更何況在草木茂盛、地形複雜的野外馳騁狩獵,其危險更甚。
    • 因此,“銜橜之變”從具體的車馬事故,引申比喻為:由于對看似微小但關鍵環節(如制度、管理、設備的核心部件)的疏忽、維護不當或失效,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嚴重的災難性後果或重大變故。它強調“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3. 現代釋義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銜橜之變”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語或成語。詞典釋義通常概括為: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也比喻隱含的禍患或可能發生的意外變故。 它常用于警示要重視細節、防範潛在風險,尤其是在系統安全、工程管理、組織運行等領域,強調基礎或關鍵環節的穩固性關乎全局安危。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銜橜之變”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車馬行駛時因部件斷裂(如馬勒或車鈎心)導緻傾覆的危險,後引申為意外事故的比喻。其中“銜”指馬嚼子,“橜”(同“橛”)為固定車輪的鈎心部件,兩者損壞可能引發事故。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且夫道清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橜之變。” 顔師古注引張揖解釋,強調馬具或車具損壞的隱患。後世如《明史·趙佑傳》用此典勸谏帝王減少遊獵,以防突發危險。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作賓語,多用于書面語,含警示意味。
    • 變體:亦作“銜橛之變”,如唐代元稹《獻事表》中簡稱為“銜橛”。
  4. 例句與延伸

    • 晉代潘嶽《西征賦》:“懼銜橜之或變,峻徒禦以誅賞。”
    • 《明史》用例:“萬一有銜橜之變,豈不為兩宮憂?”
  5. 現代意義
    該成語現已罕用,但在古籍解讀或文史研究中仍具參考價值,常用于強調對潛在風險的預防意識。


提示:若需更多文獻例證或曆史語境分析,可參考《漢書》《貞觀政要》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闇無天日百變闆牙菶茸筆墨之林屏棄不規矩廛邸常則是讒邪誠切赤蘇初交從實蜂舞俸赀符醮鋼炭高靈高任胳臂固必股骨歸寂國奉慌急列堅韌絜臯蛣蜋皮渴日晾墒量體重廖叔隆平慢道蠻僿貿籴美意派性伽南香青臯全渾日近長安遠撒酒風三蘖山枕神蓬司會松根聳壑淩霄踏紅灘響通踈銅研為行先意承指歊陽狎笑邪謣洗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