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目計算。《隋書·儒林傳·劉炫》:“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聽,五事同舉,無有遺失。”
“目數”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篩分粒度或絲網密度的度量單位,表示1英寸(25.4毫米)長度的篩網内包含的孔數。例如,100目篩網即每英寸有100個孔。
指以目計算或形容人的觀察力,常用于描述對事物的洞察力或判斷力。例如《隋書》中“目數”表示用眼睛計數,現代引申為“眼光獨到、見識廣博”。
在數據庫術語中,“目數”可能指表中的行數(如),但此用法非通用概念,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提示:如需具體領域的詳細标準(如泰勒制篩網規格),建議參考行業手冊或權威文獻。
目數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目(【目】字的拆分部首:目,筆畫數:5):表示眼睛,引申為看、審視。
數(【數】字的拆分部首:兒,筆畫數:12):表示計算、統計。
目數的意思是對眼睛進行計算、統計或審視。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進行細緻觀察和深入思考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目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時會把目數寫作“目數”,表示同樣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對這本書的目數非常認真,每個細節都進行了仔細的分析。
2. 這個項目的目數結果顯示,我們需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來提高效率。
組詞:目視、數目、目睹、數量、計數、計量。
近義詞:觀察、查看、核算、估算。
反義詞:忽略、疏忽、忽視、不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