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谕的意思、敦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谕的解釋

亦作“ 敦喻 ”。勸勉曉喻。《晉書·李胤傳》:“以 吳會 初平,大臣多有勳勞,宜有登進,乃上疏遜位。帝不聽,遣侍中宣旨,優詔敦諭,絶其章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魏 朝封 晉文王 為公,備禮九錫, 文王 固讓不受,公卿将校當詣府敦喻。” 唐 裴铏 《傳奇·樊夫人》:“ 逍遙 操益堅,竊索自縊。親黨敦諭其父母,請縱之。” 明 吳承恩 《元壽頌》:“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選來都又出公之敦喻,值茲嘉慶,良有愜於中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谕"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敦"字本義為厚道、誠懇,《說文解字》釋為"怒也,诋也",後引申出督促、勉勵之意。"谕"字從言從俞,《說文解字》注"告也",特指上對下的正式告知或勸誡。二字組合後,"敦谕"指以懇切态度進行勸誡或指示,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長輩訓導場景。

二、語源分析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樊宏傳》:"帝敦谕群臣,各盡忠谠。"此處體現君主對臣屬的鄭重勸勉。唐宋時期多用于诏令,如《宋史·職官志》載"遣使敦谕",指朝廷派遣使者傳達重要政令。

三、使用特征

據《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勸告,隱含着權威性和緊迫性。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仿古語境,如《明清檔案選編》收錄的"禮部敦谕士子恪守學規"即為典型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敦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敦"(懇切、誠懇)和"谕"(命令、指示)組成,最初指古代帝王或高級官員向下級發布的命令。現代可泛指上級對下級的重要指示(如所述)。

  2. 詳細釋義
    具有雙重語義特征:

    • 勸勉性:強調以誠懇态度進行規勸(如《晉書》記載皇帝派侍中"優诏敦谕"李胤繼續任職);
    • 強制性:在勸解中隱含必須執行的命令性質(如《世說新語》中公卿将校到府邸"敦喻"晉文王接受封賞)。
  3. 古籍用例
    多見于曆史文獻:

    • 唐代《傳奇·樊夫人》記載父母通過"敦諭"阻止親屬自殺;
    • 南朝《世說新語》反映該詞常用于政治禮儀場景(、5、7均提及類似典故)。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該詞已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書面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卷四十一或《世說新語·文學》篇。

别人正在浏覽...

豹林谷貝雕筆緻岑岩巢窟摧裂麤劣嵯岈大行皇後吊杆低眉垂眼噩兆額珠翻把風火牆鋒俠貴盛含容颔雪盒奁浣慰惠好蹇澁交浃饑弊井陌擊退镌責開柙出虎麟經莅祚龍綿鋁合金梅蘇丸面起餅秘獄挪威人炮龍烹鳳葩髿青黏蜻蜓點水青霞志塞匿歃會沙柳稍侵十二諸侯施皮茨使宅魚受性說雨談雲瑣劣頽幽外傳惋歎文謅巫兒線頭小蒜瑕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