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鈴蟲的意思、棉鈴蟲的詳細解釋
棉鈴蟲的解釋
棉花的主要害蟲。雌蛾褐色或黃褐色,雄蛾灰褐色。前翅有兩個暗褐斑紋,後翅灰黃,邊緣有一黑色寬帶。幼蟲身體細長,一般為綠色或褐色,有斑紋。蛹赤褐色。幼蟲鑽入棉花蕾鈴中為害,也危害茄類、禾谷類等多種作物。
詞語分解
- 棉的解釋 棉 á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像桃,内有白色的纖維和黑褐色的種子。纖維供紡織及絮衣被用。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通稱“棉花”):棉襖。棉被。棉布。棉紡。棉桃。棉紗。棉線。棉絮。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棉鈴蟲(學名: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種重要的農業害蟲,屬于鱗翅目夜蛾科。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分類
- 學名與别名:棉鈴蟲又稱“青蟲”“鑽桃蟲”,廣泛分布于中國及全球多個地區,尤其在棉花種植區和蔬菜産區危害嚴重。
-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科→實夜蛾亞科→棉鈴蟲屬。
二、形态特征
- 成蟲
- 體長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
- 雌蛾多為褐色或黃褐色,雄蛾灰褐色或青灰色;
- 前翅有暗褐斑紋,後翅灰黃色,邊緣具黑色寬帶及2個相連白斑。
- 幼蟲
- 老熟幼蟲體長40-50毫米,體色多變,常見綠色、褐色或淡紅色;
- 背部有褐色或淡綠色縱線,氣門線白色,毛突顔色因類型而異。
- 卵與蛹
- 卵呈半球形,表面有縱橫紋,初産時乳白色,孵化前變為紫褐色;
- 蛹赤褐色,藏于土壤中。
三、生活習性
- 活動規律:成蟲白天隱蔽,夜間活動,具趨光性(尤其對黑光燈)。
- 繁殖與取食:雌蛾産卵于棉株上部,幼蟲鑽蛀棉花蕾、花、鈴,也危害茄類、禾谷類等作物,可轉株為害。
四、危害與分布
- 主要危害:蛀食棉花蕾鈴導緻脫落,嚴重時造成減産;還可侵害玉米、番茄等200餘種植物。
- 高發區域: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及新疆棉區受害尤為嚴重。
五、其他信息
- 成語引申:在非正式語境中,“棉鈴蟲”偶被比喻為“行事拖沓”(如提及),但此用法非常見且權威性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防治方法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農業部門發布的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棉鈴蟲
棉鈴蟲是一種害蟲,主要以棉花為食。它的學名為Helicoverpa armigera,屬于鱗翅目昆蟲。棉鈴蟲的天敵主要有天敵昆蟲、寄生蜂和捕食性線蟲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棉鈴蟲的拆分部首是"木"和"蟲",筆畫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棉鈴蟲一詞的來源比較直觀,就是因為其主要以棉花為食,且其幼蟲形同棉花的棉鈴一樣,因此得名為棉鈴蟲。
關于繁體字,棉鈴蟲在繁體中的寫法仍然是"棉鈴蟲"。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古時候棉鈴蟲的漢字寫法為"蝨"或者"箷"。
例句
棉鈴蟲對棉花的危害很大,需要及時防治,保護棉農的收成。
組詞
棉鈴蟲的組詞可以有:鈴蟲害、防蟲措施、蟲害防治等。
近義詞
棉鈴蟲的近義詞有:棉鈴蚜、棉鈴虱、棉紅蜂等。
反義詞
棉鈴蟲的反義詞是指與其相對的、對棉花無害的昆蟲,比如對棉花有益的傳粉昆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