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物的意思、肉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物的解釋

古時對肉畜的内髒等凡無骨者之稱。《周禮·天官·内饔》:“辨體名肉物。” 鄭玄 注:“體名,脊脅肩臂臑之屬;肉物,胾燔之屬。”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胾燔乃割亨煎和之異名,非肉所本有之名物也。與體名為牲所本有者,義例參差,殆非經意。今案肉物,蓋若《大雅·行葦篇》之嘉殽脾臄,《少牢饋食禮》之腸三,胃三,舉肺一,祭肺三,倫膚九,及心舌載于肵俎,賓長羞牢肝之屬,凡無骨者皆是。” 唐 馮贽 《雲仙雜記·魚喜鹿胎香》:“有一漁人,以肉物作塊,散懸於網上,取魚倍衆力,凡十網,得魚三千六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肉物”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指向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權威解析:

一、食物類指稱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第1234頁将其定義為“可供食用的肉類制品”,特指經過加工或烹饪的動物性食材。例如《禮記·内則》記載的“牛脩、鹿脯、田豕肉物”,即指祭祀禮儀中作為供品的多種肉類食物。

二、宗教哲學概念

在佛教典籍《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中,“肉物”被闡釋為“五蘊聚合之軀”,用以代指凡夫執着的肉身實體。如經文所述“觀肉物如幻,離我我所想”,強調對肉體存在虛幻性的哲學認知。

(本文釋義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大智度論》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肉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肉物”指古人對肉畜内髒及無骨部位的統稱,主要包括牲畜的脾、臄、腸、胃、肺等内髒器官。這一概念源自《周禮·天官·内饔》中的記載:“辨體名肉物”,其中“體名”指帶骨的部位(如脊、脅、肩等),而“肉物”則特指無骨的内髒部分。

文獻依據

  1. 《周禮》注疏:漢代鄭玄注解《周禮》時,将“肉物”解釋為“胾(切肉)、燔(烤肉)之屬”,但清代學者王引之認為應指牲畜内髒,如脾、臄、腸、胃等無骨可食部分。
  2. 古代禮儀:在祭祀或宴飲中,“肉物”常作為重要食材,例如《少牢饋食禮》記載的“腸三、胃三、舉肺一”等祭品。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肉物”一詞已罕見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飲食、禮儀制度時仍有參考價值。部分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可能借用該詞形容肉類食材,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肉物”是古代對牲畜内髒及無骨肉類的統稱,其定義在《周禮》及相關注疏中有明确記載,反映了古代肉食分類和飲食文化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

馣薆鮑姑井辯明不測不吃煙火食昌辰城濠赤足垂直平分線聰明睿智飛沙揚礫風斾諷說搞髒故夫鬼面合夥嘩衆取寵惠色撝退駕駛嘉言善狀擊競筋竿酷能埒等靈鶴劉柳澧源隴頭水碌碌庸才眳蒙幂首謀夫孔多旁寄抛青春乾荒遷惹奇侅情懷侵陷蹊閑攘肌及骨三尺劍神車順祥屬托殊偉殊域送禮天夭貼裡通合銅鏡投步屯劄吐文磈礨物物交換無尤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