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物的意思、肉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物的解釋

古時對肉畜的内髒等凡無骨者之稱。《周禮·天官·内饔》:“辨體名肉物。” 鄭玄 注:“體名,脊脅肩臂臑之屬;肉物,胾燔之屬。”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胾燔乃割亨煎和之異名,非肉所本有之名物也。與體名為牲所本有者,義例參差,殆非經意。今案肉物,蓋若《大雅·行葦篇》之嘉殽脾臄,《少牢饋食禮》之腸三,胃三,舉肺一,祭肺三,倫膚九,及心舌載于肵俎,賓長羞牢肝之屬,凡無骨者皆是。” 唐 馮贽 《雲仙雜記·魚喜鹿胎香》:“有一漁人,以肉物作塊,散懸於網上,取魚倍衆力,凡十網,得魚三千六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肉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肉物”指古人對肉畜内髒及無骨部位的統稱,主要包括牲畜的脾、臄、腸、胃、肺等内髒器官。這一概念源自《周禮·天官·内饔》中的記載:“辨體名肉物”,其中“體名”指帶骨的部位(如脊、脅、肩等),而“肉物”則特指無骨的内髒部分。

文獻依據

  1. 《周禮》注疏:漢代鄭玄注解《周禮》時,将“肉物”解釋為“胾(切肉)、燔(烤肉)之屬”,但清代學者王引之認為應指牲畜内髒,如脾、臄、腸、胃等無骨可食部分。
  2. 古代禮儀:在祭祀或宴飲中,“肉物”常作為重要食材,例如《少牢饋食禮》記載的“腸三、胃三、舉肺一”等祭品。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肉物”一詞已罕見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飲食、禮儀制度時仍有參考價值。部分方言或文學作品中可能借用該詞形容肉類食材,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肉物”是古代對牲畜内髒及無骨肉類的統稱,其定義在《周禮》及相關注疏中有明确記載,反映了古代肉食分類和飲食文化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肉物的意思

《肉物》一詞指的是肉類及其制品或者代指食物。它是通過對于“肉”的引申使用而來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肉物》一詞可以拆分為“⺼”(肉部)和“物”(物部)。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

《肉物》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肉的意思衍生而來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肉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肉物》的寫法并沒有很大的變化。它依然由肉部和物部組成。

例句

1. 請幫我買一些新鮮的肉物回來做晚餐。

2. 這家餐廳的特色菜是各種肉物的搭配。

3. 他不吃肉類食物,隻食用素食。

組詞

肉類、肉湯、肉餅、肉片、肉餡等

近義詞

食品、食材、肉食品等

反義詞

蔬菜、素食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