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怠傲的意思、怠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怠傲的解释

(1).亦作“ 怠慠 ”、“ 怠驁 ”。怠慢骄傲。《荀子·儒效》:“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韩非子·备内》:“故为人臣者,窥覘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慠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刼君弑主也。”《汉书·田蚡传》:“诸客稍自引而怠驁,唯 灌夫 独否。”《晋书·郭璞传》:“夫寅畏者所以响福,怠慠者所以招患,此自然之符应,不可不察也。” 宋 苏辙 《民政下》:“凡皆务以自损吾强大之势,而见吾衰弱之状,使之安然无所顾忌而益以怠傲。”

(2).亦作“ 怠敖 ”。怠惰遨游。《墨子·非儒下》:“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於饮食,惰於作务。”《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赵岐 注:“适有閒暇,且以大作乐,怠惰敖游,不修政刑。” 元 王祯 《农书》卷四:“上之人作无益以妨农时,敛无度以困民力,般乐怠傲,不能以身率先下,虽课督之令家至而户説之,民亦不知所劝也。” 明 李东阳 《书<杏园雅集图>卷后》:“自 洪武 之开创……而不陷於流连怠敖之地,何其盛也。” 严复 《原强续篇》:“而我尚晏然不知蜂蠆之有毒,般乐怠傲,益啟戎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怠傲”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复合词,由“怠”和“傲”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懈怠懒惰且态度傲慢。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怠:本义指懒惰、松懈、不恭敬。《说文解字》:“怠,慢也。”引申为轻慢、松懈、懒惰。
    • 傲:本义指骄傲、轻视他人。《说文解字》:“傲,倨也。”引申为傲慢、自高自大。
    • 怠傲:二字连用,形容人既懒惰懈怠,不肯努力做事,又态度傲慢,对人无礼或不恭。它强调的是一种消极怠惰与骄横无礼并存的状态或态度。
  2. 语义侧重:

    • 行为上的懈怠:指不勤勉、不努力、敷衍了事、玩忽职守。
    • 态度上的傲慢:指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对他人或事物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意。
    • 内在关联:懈怠懒惰往往源于对自身职责或他人价值的轻视,而傲慢的态度又会导致对事务的懈怠处理,两者相辅相成。
  3. 古籍文献用例(体现权威性):

    • 该词在古代典籍中多有出现,用以描述君王、臣子或个人的不良品性。
      • 如《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彊,夺秦河西地。”司马贞索隐引《汲冢纪年》云:“(秦)简公后,次敬公……敬公立十三年,乃至惠公。索隐云:敬公,厉共公子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躁公二年,庶长晁与大臣围躁公,躁公自杀,立其弟怀公。索隐云:怀公,躁公弟也。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之子,是为灵公。索隐云:灵公,怀公孙也。灵公生躁公、怀公、简公、出子、献公。献公享国二十三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孝公享国二十四年。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惠文君立,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其明年,齐败魏兵于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其明年,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七年,公子卬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围焦,降之。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惠王卒,子武王立。**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

网络扩展解释

“怠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怠慢骄傲(核心含义)
    指态度轻慢、骄傲自大。常见于描述君臣、上下级关系中的失礼行为。

    • 例1:《荀子·儒效》提到“不敢怠傲”,指雅儒应保持谦逊,避免怠慢与傲慢。
    • 例2:《韩非子·备内》以“人主怠傲处其上”说明君主若态度轻慢,易引发臣下反叛。
  2. 怠惰遨游(引申含义)
    指懒散享乐、不务正业的行为,多用于批评荒废职责或放纵自我。

    • 例:《孟子·公孙丑上》中“般乐怠敖”即指国家安定时期沉迷享乐、荒废政事,最终招致祸患。

二、其他要点

三、参考例句

  1. “诸客稍自引而怠骜,唯灌夫独否。”(《汉书·田蚡传》)
  2.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孟子·公孙丑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查阅《荀子》《韩非子》等原典,或参考权威古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班爵包兰铁路逋城钱捕风抄断蠢才大寿东真梵本奉畜锋火凤头改行从善敢做敢为垢黩光板儿横堵横天鸿盘荒悴嘉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诘难絜身鸠兵九薮卡通枯腴鬣鬁淩夷溜溜留系镂版鹿耳洛阳才旅服面别命圭佞恶牛骥平面几何聘命贫女乾荫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杀鸡扯脖烧毁慎终于始戍妇说明松紧带唐帕特科天菑下锅销照销注歇劲息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