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销注的意思、销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销注的解释

犹注销。《宋史·职官志七》:“中兴后,置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书。”《宋史·职官志七》:“凡批销必亲书押,不许用手记,仍不许差出,以防销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销注"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分析。根据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可归纳为以下释义:


一、核心释义

销注(xiāo zhù)

指注销、取消记录或标注的行为。

古籍例证:

《资治通鉴·唐纪》载:"凡逃亡兵士,籍册皆须销注。"

(释义:逃亡士兵的名册记录需予以注销。)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资治通鉴》


二、分义项详解

  1. 注销记录

    指在文书、名册上划去原有记载,表示作废或移除。

    例:古代户籍管理中,对已故或迁出者"销注其名"(《清会典·户部》)。

    来源:清代官修《钦定大清会典》

  2. 取消标注

    特指去除文本中的注释标记,如校勘时删除冗余批注。

    例:清代学者校勘典籍时,"凡衍文误字,皆朱笔销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三十四)。

    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武英殿刻本


**三、古籍用例补充


四、现代延伸用法

现代汉语中,"销注"偶见于法律文书或档案管理领域,仍保留"注销记录"的本义,但使用频率较低,多被"注销""撤销"等词替代。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资治通鉴》《宋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古籍原文。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销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区别,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现代用法(作为成语)
    指“取消或撤销注销的决定”,由“销”(取消)和“注”(注销)组合而成,强调对之前注销行为的撤回。例如在法律文件或行政流程中,恢复已被注销的资格或记录时使用。

  2. 古代用法(行政术语)
    在《宋史》等古籍中,“销注”意为“注销、核销”,特指官方对账目、簿册的核验与记录清理。例如“置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书”即通过登记和注销管理物资出入。


二、使用场景


三、相关延伸

若需查阅具体古籍原文或法律案例,可参考《宋史·职官志》或现代行政法规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分制暴王备百姓变风易俗猋忽比较教育避迹藏时鼻酸长搀趁伴赤松子舆冲谦垫圈低空丢丑端首藩表丰旷凤筝稾盖庑官僚资本主义跪伏花点子画旒寰遂鉴前毖后近叶筷箧狂笑苦学连忙流红旅途马当冒亲母妹逆告女角殴杀蟠拏破狱乾隐确执饶乏事火咒龙树根四士缩祭唐古拉山天昏地暗恬嬉王伯猥辱微赜诬词吓魂台仙鼠徙卜撷芳携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