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絜身的意思、絜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絜身的解释

犹修身。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 晋 羊祜 《让开府表》:“光禄大夫 鲁芝 ,絜身寡欲,和而不同。” 宋 王安石 《涓涓乳下子》诗:“恩义有相权,絜身非至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絜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修养自身品德,保持行为端正、廉洁。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修养品德,端正言行

    指通过自我约束与道德实践,使身心保持高洁。《汉语大词典》释为“修洁其身”,强调内在德行的提升与外在行为的整饬。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615页(在线版链接)。

  2. 廉洁自律,不染污秽

    侧重在物质或权力诱惑中坚守节操,如《古代汉语词典》注:“洁身自好,保持清白”。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97页(参考链接)。


二、词源与经典用例

  1. 语源追溯

    “絜”本义为“用绳度量”,引申为“修整、规范”;“身”即自身。二字合成后,指以道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

    来源:《说文解字注》:“絜,麻一耑也…引申为洁凈之称”(中华经典古籍库)。

  2. 典籍例证

    • 《汉书·贾谊传》:“絜身修行,不为苟得。”

      意为:修养身心、践行正道,不贪图非义之财。

      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在线参考)。

    • 王充《论衡·非韩》:“絜身之士,不为谄谀以取容。”

      指正直之士不阿谀奉承以求私利。

      来源:《论衡校释》中华书局版。


三、近义辨析


四、文化内涵

“絜身”体现了儒家“慎独”与“克己”思想,是士人道德自律的核心要求。如《礼记·中庸》强调“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即暗合“絜身”之内省精神。

来源:《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汉书》,中华书局。
  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絜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é shēn,其含义和背景可总结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谨慎保持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品德,强调不妄自尊大,也不随意降低自我要求。

  2. 词源与结构

    •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的“絜身而已矣”。“絜”意为“谨慎保持”,“身”则指代个人的身份、品行及社会地位。
    • 该词通过“絜”与“身”的组合,传递出对自我修养和社会角色的双重重视。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人在复杂环境中坚守原则,注重言行与身份相符的修养态度,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古籍原文或延伸用法,可参考《左传》相关文献或权威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鼻地狱白蚶笆筐襞襀宾傧谗书重重孙窗帷触嗅存意存执大半天倒许繙讨粉面含春概则干子高疎孤驹顾畏鼓钲胡嘈绘染慧智挟策歼一警百截发锉藳旌币静域进行莲台临人龙香砚陆玩无人靡贰摩诃震旦仆童潜醢乾九欺谰青峯青红崎危龋齿笑三红秀才生愿水游私慝遂非潭瀹通参颓沓讬逻外职猬张文蛾午潮详当小眼薄皮习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