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皇帝任用官吏的命令。《后汉书·卓茂传论》:“ 卓茂 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餘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 周 燕 之君表閭立馆何异哉?”《三国志·蜀志·秦宓传》“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王涂隔塞,遂无聘命。”
“聘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聘命(拼音:pìn mìng)指皇帝对官吏的正式任命命令。该词强调君主对官员的选拔与委任,具有权威性和仪式性,常见于史书或古籍中。
古籍例证
词义演变
现代语境中,“聘命”偶尔被引申为“聘请或委任职务”,但这一用法并不常见,且多用于书面或特定场合。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帝王的人事任命,如史书、文献分析等场景。现代若使用,需结合上下文明确其古典含义,避免与现代“招聘”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
聘命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聘和命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聘命的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聘命的部首是聿(yù),它位于汉字的左侧。聿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用笔写字。聘命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聘字占6画,命字占6画。
聘命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官职制度。聘指任命、聘用,命指命令、授予。聘命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被授予一项具有特定职责和权力的职务。
聘命的繁体字为聘命,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聘命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笔画的书写方式略有差异。
1. 他受到了聘命,成为了该公司的总经理。
2. 我很荣幸地接受了聘命,担任了这个重要职务。
聘任、命令、聘用、任命
授命、册封、任命
解聘、免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