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稍有升迁即安于其位。语本《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王弼 注:“磐,山石之安者,少进而得位,居中而应,本无禄养,进而得之,其为欢乐,愿莫先焉。”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方将和阴阳於太阶,致吾君於 尧 舜 ;岂徒闭閤坐啸,鸿盘二千哉!” 王琦 注:“鸿盘二千,谓以二千石之职,为宴安之地也。” 明 高濂 《玉簪记·促试》:“你是瑚璉虹霓,怎做狐首鸿磐,休恋燕友鶯儔,月下花前。”
(2).如鸿盘旋高飞。比喻升迁腾达。 唐 富嘉谟 《丽色赋》:“客有鸿盘京剧者,财力雄倬,志图丰茂。”
(3).指高高的石山。 唐 符载 《锺陵东湖亭记》:“平坳漏,削涯岸,鸿盘数仞,不知抔土,真天造也。” 宋 孙觌 《游金沙寺有陆希声侍郎读书堂在颐山上》诗之一:“説似鸿盘读书处,试寻幽伴拄乌藤。”
“鸿盘”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源于《易经·渐》的卦辞“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指大雁(鸿)停驻在安稳的山石(磐)上,象征人在职位稍有升迁后便安于现状,享受当下的稳定生活。例如唐代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中“鸿盘二千”,即指官员满足于俸禄优厚的职位。
由“鸿盘旋高飞”引申而来,形容仕途顺利或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如唐代富嘉谟《丽色赋》中以“鸿盘京剧者”形容财力雄厚、志向远大的权贵。
唐代符载《锺陵东湖亭记》中“鸿盘数仞”描述高耸的山岩,宋代孙觌的诗句也以“鸿盘读书处”代指山间的幽静场所。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鸿盘”简化为“丰盛的饭菜或财富”,但这一释义在古籍中未直接体现,可能是现代人对“盘”字字面的引申。
建议:若需深入理解古文中的“鸿盘”,需结合具体上下文,尤其注意其与《易经》的关联性。
《鸿盘》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其本义指的是大雁飞舞时呈现的盘旋往返的姿态。引申含义为形容局势或形势变化迅速,像雁群盘旋般不断变动的意思。
《鸿盘》的拆分部首是“鸟”和“皿”,其中“鸟”为部首,表示与鸟类相关,“皿”为形声字,提供读音的部分,这两个部首共同构成了《鸿盘》这个词。
它的总笔画数为15划。
《鸿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中的《小雅·鸿雁》一篇。在这首诗中,反复出现了“广彼鸿盘”一词,形容大雁盘旋飞行的景象,后来引申为形容局势变动不居的含义。
《鸿盘》的繁体字为「鴻盤」。
古时候《鸿盘》的写法略有不同,字形更加古朴且有一定的变化。
1. 局势如同鸿盘一般,瞬息万变。
2. 这个人的命运就像鸿盘一般,充满了变数。
3. 我们需要紧密关注行业的鸿盘,以便作出最佳决策。
1. 鸿雁:形容大雁
2. 鸿图:指伟大的计划或雄图大略
3. 盘旋:指事物围绕一个中心点环绕旋转
4. 形势: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1. 盘桓:形容人或事物逗留徘徊不前
2. 变幻:指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
3. 动荡:形容形势混乱不稳定
1. 稳定:形容事物保持平静、不变动
2. 平稳:指事物运行或发展没有波动
3. 静止:指事物没有运动、保持不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