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溜溜的意思、溜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溜溜的解释

(1).水流泻注。 宋 陆游 《鱼池将涸车水注之》诗:“清波溜溜入新渠,邻曲来观乐有餘。” 冯自由 《民生革命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自甲午以后,民族民权二大主义之潮流,溜溜然激湍全国。”

(2).水流滴声。 宋 苏轼 《和陶诗九日闲居》:“鲜鲜霜菊艷,溜溜糟床声。”

(3).犹言走一走。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关尹喜 问。”

(4).瞟,斜视。 曹禺 《日出》第三幕:“眼珠子东溜溜,西看看。”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 牛牧师 的黄眼珠东溜溜,西看看,不由地长吸了一口气。”

(1).一直;自始至终。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溜溜地站一天,够受的!” 刘宝瑞 《连升三6*级》:“这副对子溜溜儿挂了一天, 魏忠贤 愣没看出来。”

(2).风微微吹动貌。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那里的殿宇很高很深,老有溜溜的小风,可以教老人避暑。”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小北风溜溜着,河岸上有一股土腥味儿。”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溜溜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溜溜"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和用法,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整理如下:


一、形容词性用法:形容光滑、顺畅或圆转的状态

  1. 光滑圆润貌

    用于描述物体表面光滑或动作流畅的状态。

    例: "石头被河水冲得溜溜圆。"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48页。

    权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2. 连续不断或轻快流动状

    常见于方言或口语,如"溜溜转""酸溜溜"。

    例: "小眼珠溜溜转,不知在想什么主意。"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

    权威参考: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二、副词性用法:表示程度或状态持续

  1. 强调完全、彻底

    方言中表"全然""整整",如"溜溜等了一天"。

    例: "他在门外溜溜站了一下午。"

    来源: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权威参考: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库

  2. 叠用增强语势

    如"溜溜直""溜溜圆",强化性状描述。

    例: "擀的面皮溜溜薄。"

    来源: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


三、特殊搭配与方言色彩


引用说明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因古籍及方言词典无公开电子版链接,建议查阅纸质版:

网络扩展解释

“溜溜”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语境和方言不同而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一、拟声词(形容声音)

  1. 水流声:形容水流轻快、连续的声音。例如宋·陆游诗句“清波溜溜入新渠”,苏轼“溜溜糟床声”。
  2. 微风声:在部分语境中可形容轻微的风声,如老舍《四世同堂》中“小北风溜溜着”。

二、动词(动作相关)

  1. 散步、走动:口语中表示“走一走”,如“吃饱后出去溜溜”。
  2. 滑行:与“溜”字本义相关,如“溜冰”。
  3. 偷看或偷走:如《红楼梦》中“把眼溜着金桂一笑”,或“溜走”。

三、形容词(状态描述)

  1. 光滑、圆满:形容物体表面光滑(如“溜溜球”)或事情顺利(如“项目进行得溜溜的”)。
  2. 持续状态:表示“一直、自始至终”,如“溜溜等了一天”。

四、方言及特殊用法

  1. 四川方言:指“豆腐皮”。
  2. 台湾闽南语:指竹编手工艺品。
  3. 特定搭配:如“的溜溜”,形容物体快速滚动(《儒林外史》:“的溜溜滚下来”)。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权威词典和方言用法,若需查看完整例句或来源,可参考、2、4、9等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安邦定国白酇褊逼俵马避荒邴生笔语残羹剩饭出卖除名寸刃麤语典藩调正儿拜凡马份额风裘蜂群府卫拊翼该桩苟安一隅官众桂枝郎古甎寒局横度横阔候诊挥翰晦芒叫唤酒米觊幸畯民趷踏拉飒临难如归疬疡鸾刀猛虎行抛砖引玉朋煽强起迄今青駹马青羊蛩语秋中却死纴织佘太君时苗世心疏失书序啴缓同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