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简的意思、尺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简的解释

(1).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尸子》卷上:“明王之道易行也……书之不盈尺简,南面而立,一言而国治。” 南朝 梁 徐勉 《修五礼表》:“及 东京 曹褒 ,南宫制述,集其散畧,虽写以尺简,而终闕平奏。”

(2).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新唐书·艺文志序》:“ 安禄山 之乱,尺简不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及 广明 初, 黄巢 干纪,尺简无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简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书写载体

    指长约一尺的竹简或木牍,为纸张普及前的主要书写材料。因单简长度多为一尺(约23厘米),故称“尺简”,用于记录文书、典籍或信件。例如《后汉书·蔡伦传》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2. 代指文书与典籍

    引申为文献、档案或书籍的总称。如《文心雕龙·书记》云:“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盖圣贤言辞,总为之书,书之为体,主言者也。” 此处“书”即包含尺简载录的文书。


二、文化内涵

  1. 书信的雅称

    古代书信常写于尺简,故成为书信的代名词。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之句,虽未直用“尺简”,但承载了同类意象。

  2. 历史记载的象征

    因竹简用于重要典籍(如《尚书》《春秋》),"尺简"亦象征历史传承。《汉书·艺文志》强调:“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此类记载多依托简牍流传。


三、权威文献佐证


参考文献来源

  1. 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
  2.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3.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集解》
  4. 班固《汉书·艺文志》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7. 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尺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1. 古代书写材料
    指古代用于书写的竹木简片,长度通常为一尺二寸或加倍(约30厘米或更长)。这种简片是纸张普及前的重要文字载体,常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记录。

  2. 代指书籍或文书
    引申为极少量或珍贵的书籍、简策,如《新唐书》中“尺简不藏”形容战乱后典籍散失殆尽的状况。


二、古籍引用与用法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汇


四、使用场景

  1. 历史研究:描述古代文献载体或典籍保存情况。
  2. 文学创作:用于比喻精炼的文字风格,或借指书信、文书。
  3. 成语引用:常见于古籍解读或文言文写作中。

以上解释综合了权威词典、古籍用例及语义演变。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本包产到户制鬯碍超颖车衡崇实春端帖子纯钢电场强度督理多奈封火讽谏腐音干曜瑰词雇直豪麄鹤柱皇师桓山之悲隳斁斛面建明贱务寄顿技俩纪事救黥医劓快便了债联骑临界状态马馆麻札刀欧西盘游饭硼砂破家荡产千愁万恨乾渴侨资寝兽去路去污粉仁谨神差鬼遣实习期硕果累累肆夏诵讲体实铜心铁胆歪蹄泼脚瓦楞纸文稿狭促香匳蚿蝝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