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劄的意思、省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劄的解释

古代中枢各省的文书。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其登科时年甚少,復中法科,继闻以法科进者不大拜,悔之,不受省札。”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省札既下, 吴农丞 辨析状云:‘ 革 弟 蒙 ,分符罔功,以病丐祠。增秩改麾,既被缴驳,圣恩宽大,遂畀祠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省劄”是古代中国由中央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等)签发的官方文书,多用于传达政令或指示。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构成

    • 省:指中书省、尚书省等中央行政机构。这些机构自魏晋至元代长期存在,元代“行中书省”演变为现代省级行政区的起源。
    • 劄(zhá):通“札”,指官府文书。古代“劄”多用于上级对下级发布的正式文件,内容涉及政令、人事任免等。
  2. 功能与用途
    省劄是中央官署行使行政权力的重要载体,常见于唐宋至元代,内容可能包括:

    • 颁布朝廷政策
    • 下达官员任命
    • 批复地方请示
    • 传达皇帝旨意(需经三省程序)
  3. 历史背景
    元代中书省权力扩大,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其签发的文书也称为省劄,成为地方行政的重要依据,奠定了后世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提示:若需具体朝代案例或文献出处,可进一步查阅《唐六典》《元史·百官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省劄》是什么意思

《省劄》是一种古代文书,用于向上级官员报告地方事务或请求救援。它可以包含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省劄》的拆分部首是「省」和「卩」。其中,「省」是部首,表示与政务相关;「卩」是省略字形式的部首,用于表示写字时的结构。

《省劄》的总笔画数为18画。

来源

《省劄》最早出现于古代中国的官府文书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官员们使用《省劄》来向上级报告情况。

繁体

《省劄》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省劄」。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省」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由左右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右边是「⻖」。而「劄」则由「刂」和「卩」两个部分组成。古时候的写法在字形上更为复杂,与现代的写法有所区别。

例句

1. 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撰写《省劄》。

2. 来自各地的《省劄》一直涌入中央政府。

3. 按照规定,地方官员每周必须提交一份《省劄》。

组词

1. 省略(shěng lüè)

2. 劄牒(zhá dié)

3. 劄记(zhá jì)

近义词

1. 奏章(zòu zhāng)

2. 奏折(zòu zhé)

反义词

1. 答复(dá fù)

2. 批复(pī f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