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簡的意思、尺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簡的解釋

(1).古代用以書寫文字的竹木簡。長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稱。《屍子》卷上:“明王之道易行也……書之不盈尺簡,南面而立,一言而國治。” 南朝 梁 徐勉 《修五禮表》:“及 東京 曹褒 ,南宮制述,集其散畧,雖寫以尺簡,而終闕平奏。”

(2).指極少量的簡策;書籍。《新唐書·藝文志序》:“ 安祿山 之亂,尺簡不藏。”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及 廣明 初, 黃巢 幹紀,尺簡無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簡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書寫載體

    指長約一尺的竹簡或木牍,為紙張普及前的主要書寫材料。因單簡長度多為一尺(約23厘米),故稱“尺簡”,用于記錄文書、典籍或信件。例如《後漢書·蔡倫傳》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缣帛者謂之為紙。”

  2. 代指文書與典籍

    引申為文獻、檔案或書籍的總稱。如《文心雕龍·書記》雲:“三代政暇,文翰頗疏;春秋聘繁,書介彌盛……蓋聖賢言辭,總為之書,書之為體,主言者也。” 此處“書”即包含尺簡載錄的文書。


二、文化内涵

  1. 書信的雅稱

    古代書信常寫于尺簡,故成為書信的代名詞。唐代詩人李商隱《夜雨寄北》中“君問歸期未有期”之句,雖未直用“尺簡”,但承載了同類意象。

  2. 曆史記載的象征

    因竹簡用于重要典籍(如《尚書》《春秋》),"尺簡"亦象征曆史傳承。《漢書·藝文志》強調:“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此類記載多依托簡牍流傳。


三、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文獻來源

  1. 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
  3. 劉學锴《李商隱詩歌集解》
  4. 班固《漢書·藝文志》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6.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7.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尺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古代書寫材料
    指古代用于書寫的竹木簡片,長度通常為一尺二寸或加倍(約30厘米或更長)。這種簡片是紙張普及前的重要文字載體,常見于先秦至漢代的文獻記錄。

  2. 代指書籍或文書
    引申為極少量或珍貴的書籍、簡策,如《新唐書》中“尺簡不藏”形容戰亂後典籍散失殆盡的狀況。


二、古籍引用與用法


三、近義詞與關聯詞彙


四、使用場景

  1. 曆史研究:描述古代文獻載體或典籍保存情況。
  2. 文學創作:用于比喻精煉的文字風格,或借指書信、文書。
  3. 成語引用:常見于古籍解讀或文言文寫作中。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古籍用例及語義演變。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保送邊附弼違慘厲朝駕澈亮除殘椿堂撮弄搭脈當一日和尚撞一天鐘得來房望放像機攻刼溝樓光銀子航線呵禁河系吼叫化化牋畫龍點睛胡搗膠戾假妪寖高盡入彀中開例老年力牧隆矜埋劍沒頭官司模式識别目觀奈何木旁道破觚斲雕晴空秋講群穢去如黃鶴紉鍼乳酪掃地無遺掃解山藷守株待兔霜鳥速銳台背堂扁談機貪路威風祥麟委信聞風而動庑金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