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斥罢的意思、斥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斥罢的解释

罢免。《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輒斥罢之。”《后汉书·朱浮传》:“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臺諫官 许古 、 刘元规 之徒见其恣横,相继言之。 高琪 大怒,斥罢二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斥罢”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递进关系:一为“斥”的否定性评价,二为“罢”的行政处置。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斥”作动词时指“驱逐、摒弃”,《说文解字》注其本义为“却屋也”,即排斥屋中杂物;“罢”则源于古代官吏考核制度,《周礼》载“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四为下,则罢之”,指对不合格者的职务解除。

在具体语境中,“斥罢”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官员任免,如《汉书·武帝纪》中“罢斥方士,不复奉祠”即指驱逐罢免方术之士。该词体现古代政治体系中“先斥责后罢黜”的惩戒程序,属于由行为否定上升至制度性处置的复合行政手段。

需注意的是,“斥罢”属文言语汇,现代汉语中多拆分为“斥退”“罢免”等独立词汇使用。其权威用例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斥罢”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指代罢免或撤销职务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斥罢”意为罢免、解除官职,强调对不称职或有过失官员的职务剥夺。其中“斥”有斥退、排除之意,“罢”表示停止或解除,合起来即“罢黜官职”。

  2. 历史出处与用例

    • 汉代文献:《汉书·循吏传》记载,召信臣因地方官吏子弟不务农事而“辄斥罢之”,即直接罢免其职。
    • 元代记载:刘祁《归潜志》提到权臣高琪因谏官弹劾其专横,而“斥罢二人”。
    • 其他用例:《后汉书·朱浮传》也提到官员因轻微过失被“斥罢”,反映古代对官吏的严格管理。
  3.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史书,常见于描述官员因渎职、不法行为或政治斗争被免职的场景。例如:“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汉书》),强调对不务正业者的惩戒。

  4. 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罢黜、革职、解任。
    • 关联词:“斥免”(同义,见《汉典》“斥”字解释)。
  5. 总结
    “斥罢”是古代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对官吏的监督制度。其含义单一且明确,现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时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掰开揉碎板头搬指避嫌菜蔬之色参言朝幰痴癖穿堂锄草盗逃大屈风平波息干部四化更衣各抒所见光华夺目浩言黄千叶火狱架槽驾跨焦碎夹馅积忿静好锦章九游聚义考文六珈理绎龙行虎步蒙特卡洛魔合罗奶媪年齿辟卦平原督邮普淖晴美轻嘴薄舌球胆区公所渠梁桑濮蛇脊收还瘦岩岩漱盥水刷石顺附束緼举火娑罗花缩退特枢田茀五箭舞轮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