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听他人的话。《韩非子·八经》:“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 王先慎 集解:“参听人言以审其诚否。”
三次言说。《淮南子·要略》:“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贱物而贵身,欲参言而究,则外物而反情。”
“参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基本释义
“参言”指参听他人的话,即通过听取他人言论来辅助判断或决策。例如,秘书在领导决策中需“善于参言”,即提供参考意见。这一含义源自《韩非子·八经》:“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意为通过听取多方言论来验证真实性。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在《淮南子·要略》中,“参言”被引申为三次言说,即通过不同层次的论述阐明道理:“欲一言而寤……欲再言而通……欲参言而究”。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现代应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在决策或讨论中主动参与并提供意见的行为,如“摆正位置,善于参言”,强调以恰当的角色辅助他人。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近义词包括“参议”“建言”等,均指向他人提出建议或参与讨论的行为。反义词则如“独断”“专行”等。
总结来看,“参言”的核心含义是听取或参与言论以辅助判断,既有古籍中的辩证思维,也适用于现代职场协作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韩非子》《淮南子》等文献。
参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参"和"言"两个部分。
"参"字的部首是"厶",分为3个笔画; "言"字的部首是"言",分为7个笔画。
"参言"一词来源于古代官场,指的是向上级或者掌权者提出建议和意见,进行参考和借鉴。
繁体字"參言"与简体字形式相似,只是书写方式上有所差异。
在古代,"参言"的写法并无太大差异。然而由于书法演变及时代的推移,现代的字形与古代多有一定变化。
1. 他常常参言向领导建议,受到了重视。 2. 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勇敢参言,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参与、参考、言之有物、言论、言传身教。
建议、提议、发言、意见。
唯唯诺诺、闭口无言、无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