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ak impolitely or rudely] 见“轻口薄舌”
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形容言辞轻佻刻薄。《红楼梦》第三五回:“ 袭人 听了话内有因,素知 寳釵 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想起上日 王夫人 的意思来,便不再提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我亲家是何等人家!你大舅爷是何等身分!你却轻嘴薄舌,拿婊6*子和大舅爷打起比较来!”亦作“ 轻口薄舌 ”、“ 轻口轻舌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痴妮子!只知与那酸子相厚,这酸子轻口薄舌,专会做词。”《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衝撞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轻嘴薄舌汉语 快速查询。
“轻嘴薄舌”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仍用于提醒人际交往中需注意言辞分寸,避免因随意或刻薄引发矛盾。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红楼梦》《二刻拍案惊奇》等作品。
《轻嘴薄舌》是一个成语,意思指人说话轻佻嘴叼细舌,指撒谎,嘴巴油滑,口才过硬却缺乏真实性和诚信。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不够坦诚正直,言辞虚假。
《轻嘴薄舌》的拆分部首为辶和舌,其中舌为首字;总共15个笔画,每个字对应的笔画为“轻”(9画), “嘴”(10画), “薄”(16画), “舌”(25画)。
该成语的来源可追溯到明代的《清平山堂笔录》。繁体字形为「輕嘴薄舌」。
在古时候,有些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差异。《轻嘴薄舌》中的字也有改变。例如,「嘴」在古代写法中为「咀」,而「薄」的古代写法为「蔔」。
他总是轻嘴薄舌地说着奉承的话,但很少实际行动。
轻言细语、薄情寡义、厚颜无耻
近义词:嘴巴甜、花言巧语、鬼魅舌
反义词:直言不讳、真诚坦率、言行一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