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原督邮的意思、平原督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原督邮的解释

劣酒的隐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 桓温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均官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原督邮”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成语本义与字面解析

“平原督邮”字面指“平原郡的督邮”。其中:


二、核心比喻义与典故出处

该成语的比喻义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的典故:

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


三、现代用法与语义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平原督邮”的用法可概括为:

  1. 本义引申:专指劣质酒(如:“这坛醋倒像平原督邮,酸涩难饮”)。
  2. 泛化比喻:形容品质低劣的事物(如:“这批仿品实乃平原督邮,不堪一用”)。
  3. 反义对照:常与“青州从事”(喻上品)对举,强化对比效果。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世说新语·术解》(南朝宋·刘义庆):原始典故出处,奠定成语语义基础。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词条并释义,明确标注典故来源及比喻义。
  3.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系统解析成语结构、出处及引申用法。

五、语义演变与文化影响

该成语通过地理名称(平原、青州)、官职(督邮、从事)与人体部位(脐、膈)的谐音双关,构建了生动的隐喻体系,体现了古汉语的修辞智慧。其以具体官职代指抽象品质的手法,成为汉语中“借代”修辞的经典案例,至今仍用于文学创作与口语表达,凸显对劣质事物的批判性评价。

网络扩展解释

“平原督邮”是一个汉语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术解》,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典故来源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权臣桓温手下有一名主簿擅长品酒。他将好酒称为“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齐郡(“齐”与“脐”谐音,意为酒力能达肚脐);劣酒则称为“平原督邮”,因平原郡有鬲县(“鬲”与“膈”谐音,意为酒力仅到胸膈便停滞)。


用法与示例


延伸知识

督邮是汉代郡级属官,负责督察地方、司法等事务,因《三国演义》中“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但成语中的“督邮”仅为地名与官职的谐音双关,与历史人物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督邮的官职职能,可参考《后汉书》或《三国志》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危懊恨百榼半工半读宝精背臣备官背若芒刺伯昌不殊曹邱鸱夷子皮搓挪胆战心惊悼怆大雁渎污法界观翻浆逢见佛谛复读浮瓜沉李公共交通官房鬼参国蠹过听怀龙华荐擐甲挥戈户辨回观辉张椒华进破金躯居仁由义开喷来萃柳楼利绾名牵鹿葱落梅花靡曼目莲平民院被朱紫谦恪七返灵砂轻视涩于言论少帛盛高升甲束手束足田井土棍微孔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