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订古代典籍中或金石上的文字。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前四者旌校讎之功,后四者俟攷文之圣。”
(1).原指考正书名。《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郑玄 注:“文,书名也。”后泛指考订文辞。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愚以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定 姬周 之末之文章,不有考文之圣,其孰当之?”
(2).考试辞章。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执事始考文之明日,浮嚣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新唐书·选举志上》:“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岂能知移风易俗化天下乎?”
“考文”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考订文字
指对古代典籍或金石(如碑刻、青铜器铭文)中的文字进行校勘和考证。例如清代顾炎武在学术研究中常涉及此类工作。
考正书名
源自《礼记·中庸》“非天子不考文”,原指帝王统一规范文字和书名,后扩展为对文献名称、内容的系统性考订。
注意:
考文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考察、研究文献或文物的内容和资料。
考文的部首是言,笔画数为7。
考文最早见于《广韵》一书,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韵书之一,收录了大量的汉字音韵。
考文的繁体字为「考文」。
古时的字体写法与现代写法略有差异,古汉字中「考」的形状较为复杂,有六边形房屋的形象,「文」的形状也较为繁复,类似于现代字体中的卧人或耸立的人形。
1. 他在考文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2. 考文的研究是历史学家重要的工作之一。
考察、考证、文献、文物、考古、文化
考察、考证、考查、研究、探索
待考、待定、未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