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迎宾的礼器。指尊俎笙瑟之类。《周礼·地官·乡师》:“党共射器,州共宾器。” 郑玄 注:“宾器者,尊俎笙瑟之属。”
“宾器”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主要与古代礼仪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宾器”指古代迎宾或祭祀时使用的礼器,主要包括尊(酒器)、俎(盛放祭品的器具)、笙(乐器)、瑟(弦乐器)等器具。这些器物在礼仪活动中承担仪式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功能。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乡师》:“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东汉学者郑玄注:“宾器者,尊俎笙瑟之属。” 说明其用途与周代地方行政单位(州)筹备礼仪活动相关。
需注意:将“宾器”解释为“宾客”属于现代误读。从《周礼》等古籍及权威辞书(汉典)考证可知,其本义特指礼器而非宾客本身。
建议对古代礼制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查阅《周礼注疏》等典籍,或参考汉典、查字典等专业辞书来源。
《宾器》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待客的器具或礼仪用具。
拆分部首和笔画:宾(宀+贝)器(⺮+斤+口)。
《宾器》一词来源于古代礼仪制度,用于描述招待来客所需的餐具、器皿等。在古代汉字中,宾有宀作边和贝作旁,器有⺮、斤和口的组合。
《宾器》的繁体字为「賓器」。
古时候,「宾器」的写法有所不同。有的汉字书写规范指示在「宾器」的“宀”旁加「賓」或「賔」字旁,以表示与招待来宾有关。这种写法的具体形状也有一定变异。
以下是《宾器》在句子中的用法:
1. 他在宾客来访时使用的宾器非常精美。
2. 博物馆展示了古代宾器的精湛工艺。
组词:宾客,招待,器皿,餐具等。
近义词:客具,酒场用具。
反义词:主人,东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