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家邦的意思、家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家邦的解释

本指家与国,亦泛指国家。《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臣位任隆重,义兼家邦,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宋 苏辙 《门下侍郎孙固乞致仕不许不允批答》之一:“吾不出帷幄临御家邦,实赖股肱之良,以持纲纪之要,於其进退顾可轻听之哉!”《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昨朝 沮授 军中失,今日 田丰 狱内亡。 河 北栋梁皆折断, 本初 焉不丧家邦!” 续范亭 《胡公祠落成过郑一吊》诗:“将军浩气贯天日,继起何人振家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家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家庭与国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伦理观念。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1. 基本释义:

    • 家: 指家庭、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 邦: 指国家、邦国,是更大的政治实体。
    • 家邦: 合称,意指家庭与国家,强调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国家是家庭的延伸,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它承载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对国家的忠诚(即“忠孝”)相统一的传统思想。据《汉语大词典》,“家邦”释义即为“家与国。亦指国家”。
  2. 引证与出处:

    • 该词最早可见于儒家经典《诗经》。《诗经·大雅·思齐》中有名句:“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此句意为:周文王以身作则,用礼法对待自己的妻子和兄弟,进而推广到治理整个国家。这里的“家邦”即指其统治的整个国家疆域和人民。这体现了古代圣王由齐家到治国的理念。
    • 后世文献中也常有使用,如《孟子·梁惠王上》虽未直接使用“家邦”一词,但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思想与“家邦”的内涵完全一致,深刻阐述了家国一体的关系。
  3. 现代理解与用法:

    • 在现代汉语中,“家邦”是一个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汇,常用于强调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或论述家国关系的语境中。
    • 其含义与“家国”基本相同,可以互换使用,如常说的“家国情怀”、“家国天下”。
    • 它象征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蕴含着对故土家园和祖国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

“家邦”一词,源于上古,凝练地表达了家庭与国家密不可分、休戚与共的关系。它不仅是地理和政治的概念,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伦理内涵,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重要切入点。其核心释义始终围绕着“家”与“国”这两个基本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网络扩展解释

“家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家邦”由“家”和“邦”组合而成,本义指家庭与国家,后泛指整个国家或疆土。其中,“家”代表家庭、家族,“邦”指代国家或政权,合起来体现了传统观念中家庭与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引证与出处

  1. 古籍经典

    • 《诗经·大雅·思齐》中最早使用:“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意为以德行规范家庭,进而治理国家。
    • 南朝梁任昉在《为萧扬州荐士表》中提到“义兼家邦”,强调对国家与家庭的双重责任。
  2. 后世用例

    • 宋代苏辙在奏章中称“临御家邦”,指代治理国家;
    • 近现代续范亭的诗句“继起何人振家邦”,则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呼吁。

三、近义词与扩展


四、使用场景

  1. 文学表达:多用于诗词、古文,强调家国情怀,如“家邦兴衰,匹夫有责”。
  2. 现代语境:较少用于口语,但常见于历史、文化类文本或正式演讲中。

“家邦”一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与国家的紧密联系,既可用于描述疆土政权,也可表达对家国责任的重视。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参考《诗经》《三国演义》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鼇钓八花九裂榜头备安钱本班本夫比拟犦槊捕治参和臣附捵入齿颊大家夥豆豉分陕伏犀公饯孤孤单单过殿含靁毫犀荒僻火城交集金属探伤尽子酒殽橛机俊洁慨恨诳吓留言鸾跄眇思冥迹命运幕庭霓虹平夜铺舒强敏蜷跽驱劫緌緌三黄伤害师锡鐁锣讼辞胎孩探官茧腾腾听顺僮客屯艰沃野千里相中小摊贩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