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销息的意思、销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销息的解释

(1).消息。消长,生灭。《汉书·李寻传》:“臣闻月者,众阴之长,销息见伏。”参见“ 消息 ”。

(2).消除。 唐 韩愈 《后二十九日复上书》:“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五:“ 李庭之 是认识的;见了面,剖析明白,也许误会便可销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销息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文献用例两个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销"本指金属熔解,引申为消散、消除;"息"原指呼吸,后衍生出停止、平息的义项。二者组合成"销息"时,指事物逐渐消失、平息的状态,常见于描述矛盾、灾祸或自然现象的消退,如《后汉书》中"旱蝗销息"的记载。

二、构词特征解析

  1. 动词性复合词:"销"作为动作主体,"息"作为结果补语,构成"动作+结果"的述补结构。
  2. 语义侧重:强调通过自然消解达到平静的过程,与"消除""平息"等近义词相比,更突出渐进性特征。

三、典型用法示例

  1. 自然现象:多用于描述灾害消退,如《宋书》"水患销息"。
  2. 社会状态:见于史书描述动乱平息,如《晋书》"边患销息"。
  3. 文学表达:诗词中借指愁绪消散,如清人诗句"万斛愁销息玉壶"。

(注:本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第7版、《古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等权威辞书,因网络辞书链接存在变动风险,暂不提供具体网址。)

网络扩展解释

“销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

  1. 消息、消长、生灭
    这一义项强调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汉书·李寻传》中“销息见伏”即指月相盈亏的自然现象。明代夏良胜的诗句“隐祸顿销息”也暗含了事物消长的动态过程。

  2. 消除、平息
    多用于描述矛盾或灾祸的化解。如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书》提到“天灾时变……皆已销息”,指灾异现象平息;郑振铎《桂公塘》中“误会便可销息”则指人际矛盾的消除。

补充说明:该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仿古语境。其构词方式为同义复合词,“销”有消减之意,“息”含停止之义,组合后强化了“消退”的语义特征。

别人正在浏览...

班女扇胞胎冰池不屑猜嫉传尸吹风唿哨怵利殿下嫡母端艳膏泽葛覃公试晷暇国书含味蒿室和习黄叶画省滑塌锪孔家给江乡交懽戟节进止窭短潏湟宽惠领袖栾栌拏战铺腾扑天潜翳清廓全然闰统沙潊笙煖设如室迩人遥示像失衷四离肆筵俗冗腾化题覆顽把戏往脸上抹黑为伍汙僻雾散云披吴吟闲禄闲疎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