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麤疎的意思、麤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麤疎的解释

亦作“ 麤疏 ”。亦作“ 麤踈 ”。亦作“麄疏”。亦作“麄踈”。1.粗忽疏慢。《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张昭 非 肃 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 肃 年少麤疎,未可用。”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一:“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麄踈。”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麄疎,但言语,便喧呼。”

(2).粗糙;不精密。《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綺。”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诸主家朝请,望见后袍极麤踈,反以为侍婢之数。”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 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一折:“则我这衣袂麄疎,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 梁启超 《说动》:“机器不兴,工欲动,而笨拙麤疏之刀锯絏之。”

(3).谓才识疏略寡陋。《吕氏春秋·异宝》“其知弥觕” 汉 高诱 注:“觕,麤疏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然 隐 才雄而麄疏, 鄴 才清而緜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麤疏,恐为秀才笑耳。’”

(4).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九:“秋深月清苦,虫老声麤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麤疎”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由“麤”与“疎”二字组成,属于古汉语用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字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1. 字形与字义

    • “麤”为“粗”的异体字,本义指兽类毛发粗糙,引申为“不细致”“粗疏”。《说文解字》释为“行超远也”,后多表“粗劣”之意(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
    • “疎”通“疏”,《广雅·释诂》注“疎,阔也”,原指事物间隙大,后衍生为“疏漏”“不周密”(来源:《辞源》,中华书局,2015年修订版)。
  2. 合成词释义

    二字组合后,“麤疎”多形容事物或行为粗糙、疏漏,缺乏精细度。例如《宋书·王弘传》载“政化麤疎”,指施政不够周密;亦可用于形容文笔或技艺的粗率,如清代《日知录》评某文“词句麤疎,未臻精妙”(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3. 典籍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近现代逐渐被“粗疏”替代。其使用场景常含贬义,强调因疏忽导致的质量低下,如《南齐书·刘祥传》批评某人“行事麤疎,贻讥于世”(来源:《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影印本)。

“麤疎”的词典释义可概括为:形容事物粗糙不精,行为疏忽草率,含明显负面评价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麤疎”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书写混淆。根据字形和字义分析:

1. 单字解析

2. 组合含义 “麤疎”可理解为“粗疏”,即粗糙马虎、不细致,常用于形容做事或态度不严谨。例如:“他性格麤疎,常忽略细节。”

3. 使用建议 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粗疏”而非“麤疎”。若在古籍中遇到“麤疎”,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可能涉及:

注意:该词因字形生僻,使用时应确认原文准确性,避免与“粗疏”“疏粗”等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倍道悲路穷补衮不殄材理操舟车币臣极初冠簇拥迭王风标公子浮点数妇家横扃禾黍之伤鹤文鸿案鹿车弘邃胡问遂脚炉夹细击毂摩肩锯工剧黠涳濛矿苗溃茂理産骊岭凌空鸾驾沦亡吕安题凤履危满腔没头告示逆濞平坡品制求名求利蹂损散兵游勇山槛椉驵逝息守经説时迟,那时快田弋体识蹄书托命外国语万目睽睽箱笼险倾现任消路躧高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