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度德量力的意思、度德量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度德量力的解释

[estimate one's own moral and material strength;make an appraisal of one's own position] 衡量自己的品德能否令人信服,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工作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襄公不度德量力。—— 汉· 应劭《皇霸》

详细解释

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 襄公 不度德量力,慕名而不综实。”《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刘备 ﹞因屏人曰:‘ 汉 室倾頽,姦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第二表》:“述度德量力之心,减尸禄素餐之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度德量力"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要求人们对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实际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与衡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字词构成

    • 度(duó):动词,意为揣测、估量、衡量。《说文解字》释为"法制",《玉篇》引申为"谋"。
    • 德:指道德品行、修养境界。
    • 量(liàng):动词,意为计算、评估能力或限度。
    • 力:指才能、实力或可支配的资源。 综合而言,即通过审慎评估自身德行与能力,判断能否胜任某事。
  2. 核心语义

    强调在行动前需理性审视内在修养与外在能力是否匹配目标,体现儒家"反求诸己"的修身观(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行为准则

    常用于决策场景,如《左传·隐公十一年》载:"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主张根据德行选择立场,依能力决定行动(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2. 辩证关系

    • 德为根基:品德是立身之本,决定行为方向。
    • 力为支撑:能力是实践保障,影响目标达成。 二者需协同考量,避免志大才疏或德不配位(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

三、文化渊源

该成语源自春秋史事,《左传》记载郑庄公讨伐许国前,通过"度德量力"分析诸侯实力对比,成为战略决策的经典范式(来源:《中国成语通释》)。后经《资治通鉴》等典籍沿用,沉淀为处世智慧。

四、现代应用

  1. 个人发展

    职业规划中需评估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如《现代汉语应用词典》例证:"求职者应度德量力,选择匹配的职位"。

  2. 组织管理

    企业扩张时需衡量资源与道德风险,《商务成语词典》指出:"投资决策须度德量力,忌盲目扩张"。


总结

"度德量力"既是方法论(理性评估),更是价值观(以德为先)。它要求主体在行动前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其思想内核仍深刻影响着当代个人成长与组织治理实践。

网络扩展解释

“度德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指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众,评估自身能力是否足以胜任某项事务。

    • 度:估量德行(道德和威望);
    • 量:评估能力(实际力量或资源)。
  2. 延伸意义
    强调做事前需理性自我评估,避免盲目行动。例如《官场现形记》中“便自己度德量力,退了下来”即体现此意。


用法与示例


近义词与启示

若需进一步了解经典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左传》及《官场现形记》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白腊明经鄙戾兵刀步打毬车驰马骤抽功夫聪明智慧翠蕤大茂山荡检逾闲道器电表地日草洞幽烛微凡界否终斯泰过动红泪黄浦驩浃浑奥假耤伎伎惊魂未定就亲桕烛军便服硁硁宽身冒嫌谬失秘苑靺鞈墨衰绖你来我往佩琚贫癃批挞洽浃佥解浅弱潜水员且夫清肠稻轻流穷纪拳马伤魂沙鴈射涛市儿矢死受词水庸獭皮体骸渥耀鲜燿锡圭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