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弹的意思、蜡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弹的解释

即蜡丸。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帅幕》:“蜡弹:以帛写机密事,外用蜡固,陷于股肱皮膜之间,所以防在路之浮沉漏泄也。” 宋 陆游 《大雨中作》诗:“属闻蜡弹遣檄书,亟坏布裳缝袴褶。”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词:“近来塞上,喜蜡弹、羽书清省。”参见“ 蜡丸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弹"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密封文书形式,指用蜡丸封存的机密信件或文书。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蜡弹是"外裹蜡丸的密件",其制作方法为将书信卷成小团后,用蜡液密封成丸状,常用于传递军事情报或秘密信息,以防止内容泄露。

这一形式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据《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宗时期郭子仪曾"以蜡弹达表章",将奏章封入蜡丸传递至朝廷。宋代《武经总要》详细记载了蜡弹的制作标准:"以帛书机密事,外以蜡固,大如弹子",说明其形制与制作工艺已形成规范。

明代《永乐大典》收录的兵书文献显示,蜡弹在军事通讯中具有三重保密特性:蜡层可防水防潮,蜡丸体积小便于隐蔽携带,特殊蜡料遇热即化可快速取阅。这种保密手段直至清代仍有使用,《清史稿》载有雍正年间用蜡弹传递边疆军情的实例。

在文学作品中,蜡弹常作为谍战要素出现。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描述:"取出蜡弹,剖开看时,却是密札",印证了其在古代情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汉语中该词已转为历史术语,仅见于文献研究和特定语境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蜡弹”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古代用蜡制成的密封容器,主要用于包裹机密文书或药丸。其外壳为圆形蜡质结构,内部可放置书信或物品,具有防潮、防泄漏的功能。

二、主要用途

  1. 军事机密传递:宋代文献记载,将帛书写的机密文件用蜡密封后,藏于人体股肱皮膜之间传递,如《朝野类要·帅幕》所述。
  2. 药物封装:部分药丸会采用蜡封外壳保存,即现代所称的“蜡丸”前身。

三、历史文献佐证

四、演变与关联

该词与“蜡丸”为同义词,宋代后逐渐被更专业的密封技术取代。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领域。

以上解析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辞书解释,完整原始文献可参考汉典、宋代赵昇《朝野类要》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弊帚财主参互岑牟长弟崔白毳帘村塍蜑妇单然大头娃娃得中东华真人风僝雨僽浮桁孚尹高情逸态郭子仪回挠鉴机识变浇滑讦问浄洁精洁经资迥邃九礼旧雨重逢君子国克落苦处兰州大学凉货陵夺柳屯田力征论理学痲木没头苍蝇迷途知反佞谄槃琴僻滥霹雳木千头橘桥头棋楠香清源洒如圣人失懽贪夫殉利体力土龙沐猴玩令维语文人无行险确颬颬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