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械的意思、粮械的详细解释
粮械的解释
军粮器械。《新唐书·房玄龄传》:“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復连破三垒,而十二垒之贼皆宵遁。大获粮械,军声大振。”
词语分解
- 粮的解释 粮 (糧) á 可吃的谷类、豆类等:粮食。粮仓。粮荒。弹尽粮绝。 作为农业税的粮食:公粮。钱粮。 笔画数:; 部首:米; 笔顺编号:
- 械的解释 械 è 器物,家伙:器械。机械。 武器:械斗。军械。缴械投降。 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械系。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粮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军队的粮食和军械,合称表示军事后勤保障中的物资基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 构成:由“粮”(军粮)和“械”(武器、器械)组成,分别对应军队生存与作战的两大核心物资。
- 作用:粮食保障士兵生存,军械决定战斗力,二者共同构成军事行动的基础支撑。
二、历史出处与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例如:
- 《新唐书·房玄龄传》记载:“凡粮械飞输,军伍行留,悉裁总之。” 说明粮械调配是军事管理的重要职责。
- 清代魏源《圣武记》提到“大获粮械,军声大振”,强调粮械对士气的直接影响。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军事:多用于描述战争中的物资筹备与运输,如“转运粮械”“军火粮械可支半年”等。
- 现代语境:现多用于历史、文学领域,或借喻强调资源保障的重要性。
四、延伸说明
- 管理意义:粮械的统筹能力常被视为将领或政权组织能力的体现,如房玄龄的案例。
- 文化内涵:成语形式突显汉语凝练性,通过并列表述两类关键物资,强化军事后勤的综合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新唐书》《圣武记》等原始资料,或通过权威词典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二
粮械——解析一个汉字
粮械(liáng xiè)是一个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包括「米」和「木」。它的总笔画数为13。在简化字中,粮械的写法保持不变。这个词源于古汉语,被广泛使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在繁体字中,粮械的写法为「糧械」,其部首结构和笔画数与简化字相同。繁体字常见于台湾、香港以及其他华人社区中。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粮械的古汉字写法为「粮轍」。古时期的字形较为繁琐,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简化,最终演变为今天所见的样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粮械的例句:
- 粮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 他在仓库里检查了一下粮械的储备情况。
- 政府对农户提供了优惠政策,以保障粮械的供应。
粮械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不同的意义:
- 粮械储备: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障粮食供应而储备的大量粮食及相应设备。
- 动态粮械:指农业生产中不断更新和改进的粮食生产设备和技术。
近义词:粮食、食物、谷物。
反义词:饥荒、食物短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